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9 道试题
1 . 唐代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宋代民间则流传“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俗语,此种变化主要缘于(  )
A.节度使权力膨胀B.宋朝崇文抑武政策
C.科举制以文取士D.宰相权力日趋弱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朝地方管理上创建了路制,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一路下同时存在三个平级的管理机构,它们之间采取互不相属、分化事权、相互牵制的原则。这一建制
A.旨在扩大宋朝疆域B.体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
C.打破了市坊的界限D.利于强化中央集权
2020-11-10更新 | 315次组卷 | 36卷引用:湖南省长郡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下图反映了北宋哪一方面的政治改革措施(     
A.在地方设置节度使B.分割宰相职权
C.加强中央集权D.改革科举制度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分封制存在一种先天性的危险,那就是地方诸侯可能变得强大起来,不再听从周天子的指挥。世代的交替,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坐大的这种危险就变成了现实。公元前771年,西戎与诸侯联手杀死了周天子。周天子的长子被扶上王位后,为了安全起见,把都城从渭河流域东迁到了现在的洛阳,其位置在黄河以南,处在中部平原的心脏地带。中兴的周王室再也没能完全恢复它对其封国的控制,中国也进入了一个长期缺乏中央集权的时期。

材料二   晚唐的没落源于唐中叶的“安史之乱”,安禄山狡黠、善变,投唐玄宗之欢心,格外受宠,一再加官晋爵,专任方面。正是安禄山的武装叛乱把鼎盛一时的唐朝推向了战乱的深渊。…安史之乱后各节度使拥兵自立成藩镇割据之态,唐朝中央政权大大衰落了。唐晚期割据的藩镇,主要是河北三镇,即以今北京为治所的幽州镇、以今天河北省正定县委治所的成德镇和以今河北省大名县为治所的魏博镇。三镇的统治集团一直是安禄山势力的延续,三镇内部,不断的自立主帅,进行激烈的权位争夺。唐晚期的朝廷,只是不断地承认三镇主帅已成事实的更送,根本没有收复三镇权力的打算。三镇只是在宪宗时表示了对朝廷的顺服,宪宗死后不久又恢复了割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天性”危险变为现实的原因,并指出长期缺乏中央集权的时期特指哪一时期。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安史之乱及其延续反映的实质问题,宋代为克服这一弊端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020-10-11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新高考选科适应性调查考试历史试题
6 . 为了防止武人专权,宋初曾将中央禁军统兵大将下放地方担任节度使,后来又规定节度使所辖州官直接向朝廷负责,这些政策
A.造成了“三冗”现象中的”冗兵”B.彻底解决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标志着地方行政体制成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呈现了北宋某一时漕运的基本状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路线概况
第一条江浙、淮南、荆湖之米六百万石,及菽一百万石,从长江入淮河,再经汴水入京
第二条陕西之果五十万石、及菽十万石、自三门、白坡入黄河,再入汴水进京
第三条陈、蔡(今河南东南部)之果四十万石及菽二十万石,从闵河入汴水再入京
第四条京东之粟十二万石,从五丈河运送至京
A.都城居民饮食习惯发生变化B.集权统治的基础得以巩固
C.区域经济实现了均衡化发展D.中央政府垄断了粮食贸易
2020-06-04更新 | 681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南省大联考雅礼十六校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宋代的地方最高行政区划是“路”,同时设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等分掌其权力。在路的下级单位州设立通判,使其与知州具有同等地位,彼此制约。这种制度设计意在(        
A.加强地方权力B.加强中央集权C.分割丞相权力D.完善监察机构
2020-05-13更新 | 502次组卷 | 3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