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1 . 史载“始置通判……故常与知州争权”,北宋在地方设置的“通判”主要职能是
A.管理地方财政收入B.分割地方司法大权C.监督地方长官D.分割地方军事权
2020-05-04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湖南省高三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历史试题(必修1)
2 . 宋朝设转运使(俗称漕司),掌握一路或数路财赋,宋真宗景德四年,转运使还兼领考察地方官吏、维护治安、清点刑狱、举贤荐能等职,实际已成为一路之最高行政长官。这说明转运使
A.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B.职掌的权力扩大
C.中央设置转运使的必要性D.有利于监督通判
4 . 史载∶“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降,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A.唐代国力强盛,宋代经济衰弱B.唐代建筑技术高超,后代难以超越
C.宋代打破坊市界限,疏于维修D.宋代财政集权中央,地方经费困窘
2020-03-14更新 | 110次组卷 | 28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朝代,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文化和知识分子政策。为防止骄兵悍将的出现,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这说明
A.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B.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科技发展
C.知识分子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D.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相辅相成
2020-03-01更新 | 619次组卷 | 47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鉴于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宋朝采取了通过控制地方官员,以控制地方财政、司法和军事大权的策略。宋朝采取这一策略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根除地方腐败C.提高行政效率D.解决唐末弊政
2020-02-20更新 | 536次组卷 | 28卷引用:湖南省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便宜”之权是中央赋予臣下的一种特殊权力,臣下随时决断,不受中央既有规定制约。南宋赋予川陕宣抚处置司“便宜行事”之权,但强调“行事”中的“上奏”程序,对与法令不符的“便宜行事”予以否定和更改,还设置副使等。南宋对川陕宣抚处置司的规定表明
A.“便宜”以加强中央集权为宗旨
B.地方官拥有对地方事务独断权力
C.南宋中央集权遭到严重的冲击
D.地方官“便宜行事”之权名不副实
8 . 宋代,知府(州)公事必须通判联署方能生效,通判本身有行政工作;明朝开始确立以知府为一府首长,通判作为知府辅佐官,必须“以安静为事”,被视为“闲曹”。这一变化
A.说明明朝地方监察形同虚设B.反映出中央集权强化的趋势
C.体现了官员选任制度的异变D.有利于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
9 . 《朱子语类》记述道:“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作者认为北宋制度设计
A.达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B.提高了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
C.根本上杜绝割据存在的隐患D.导致地方贫弱无力对抗边患
2020-01-20更新 | 546次组卷 | 3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德华盛星源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改变唐末以来“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现象的有力措施有(  )
A.设立郡县B.推恩削藩C.整顿禁军D.派驻通判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