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北宋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有(     
A.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B.在边镇重要地方增置军镇
C.中央确立三省六部制D.派文官担任地方各州长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A.规范地方行政B.防止武人干政C.提升军事能力D.削弱州府权力
2022-06-09更新 | 15392次组卷 | 105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3届高三9月段考历史试题
3 . 在宋代,江西饶州盛行这样一种风气:“为父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建学独先于天下”的延平府,出现了“家乐教子”的社会风尚,史书甚至说此府“五步一塾,十步一庠”,其读书风气则是“朝诵暮弦,洋洋盈耳”。这一风气(       
A.与宋朝治国方略的调整密切相关B.表明宋朝重建儒家纲常伦理的迫切性
C.为科举制的推行提供了有利条件D.说明宋朝大一统思想文化构建的完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分为州(府、军)和县两级,最高长官不允许武将担任,也不在当地的行政官员中产生,而是由朝廷派文官去担任,并且三年一换,不得连任。这一变化
A.缓解了宋的三冗问题B.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
C.提高了地方治理能力D.直接促成了尚学风气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初的统治者以路作为高层行政区,按照交通路线为主划分。每路设转运司、刑狱司、常平司和安抚司四个机构,隶属中央各部,分别负责地方财赋、监察司法、粮食储备平抑物价、治安边防的职能。据此可知,路的设立
A.体现重文轻武的理念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对后世体制影响深远D.削弱地方割据的基础
2021-11-21更新 | 3241次组卷 | 5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如图,唐代城市规划中,只有长安城的宫城与皇城位于城内北部正中;其他大部分城市都遵循中原地势西高东低的地理特点,把宫或地方宫衙建在城的西北圈。据此可知唐代城市规划

                                             唐洛阳城平面图
A.彻底摒弃等级观念B.较为重视城防安全
C.为历代统治者沿用D.注重城市经济职能
2021-07-31更新 | 334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南宋学者叶适在《水心别集》中说:“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作者意在强调
A.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动乱频发B.唐朝措施提高了行政效率
C.宋朝加强集权措施存在弊端D.宋初有效解决了割据问题
2021-07-13更新 | 1014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位学者指出:“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夫节镇之强,非宋强也,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二百年弊穴,谈笑革之,终宋世无强臣之患,岂非转天移日大手段。”这说明宋朝
A.强干弱枝导致积贫积弱B.中央能够有效控制地方
C.彻底根除地方割据基础D.君主专制权力得到加强
2021-05-07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邝土元在《中国经世史》中指出:在唐代、地方收入,一部分分解到中央,另一部分保留在地方。在宋代帅、宪、仓四司中,以漕使即转运使最为重要。地方财政都在转运使手中,由其把地方全部财富转运到中央,地方更无储存。据此可知,宋代转运使的设立
A.增强了地方与中央的联系B.削弱了地方威胁中央的物质基础
C.提高了地方政府行政效率D.充实了中央财政使宋代政权强大
10 . 如图是北京某学校小张同学做的中国古代一个历史朝代的权力分配示意图,但不小心破损了一部分。请根据所学判断这是
A.隋唐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B.宋代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C.宋代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D.明代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