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A.规范地方行政B.防止武人干政C.提升军事能力D.削弱州府权力
2022-06-09更新 | 15392次组卷 | 105卷引用: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历史真题
2 . 苏轼指出:“方今天下……非有乱臣割据四分五裂之忧,而休养生息,常若不足于用。非有权臣专制擅作威福之弊,而上下不交,君臣不亲。非有四夷交侵边鄙不宁之灾,而中国皇皇,常有外忧。”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
A.对前代问题矫枉过正的结果B.崇文抑武方针造成兵力弱小
C.机构重叠导致行政效率低下D.加强中央集权所产生的弊端
2022-06-05更新 | 1685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全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在宋代,江西饶州盛行这样一种风气:“为父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建学独先于天下”的延平府,出现了“家乐教子”的社会风尚,史书甚至说此府“五步一塾,十步一庠”,其读书风气则是“朝诵暮弦,洋洋盈耳”。这一风气(       
A.与宋朝治国方略的调整密切相关B.表明宋朝重建儒家纲常伦理的迫切性
C.为科举制的推行提供了有利条件D.说明宋朝大一统思想文化构建的完成
4 . 提点刑狱司俗称“宪司”,是宋代首创的重要机构。其职责是纠察司法、刑狱,及监察所部州县官吏等。所至察视囚禁,审详案牍,对州县官吏贪浊驰慢者,亦具名上奏。以下对“提点刑狱司”的描述正确的是
A.目的是分割相权、加强皇权B.掌管“路”一级监察刑狱的机构
C.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D.能够有效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2022-05-12更新 | 55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高考及选考科目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宋朝建立到仁宗时,全国兵额增加七八倍……军队大半来自招募。应募者要么是游手无籍之徒,要么是负罪亡命之辈。而且朝廷又往往因岁凶募饥民,遂使长大壮健者游惰,而留耕者胥老弱。如是久之,农村生产力日渐减削。且募兵终身在营伍,自二十以上至衰老,其间虽四十余年,实际可用者至多不过二十年。廪之终身,实际即是一卒有二十年向公家无用而仰食。宋兵制以厢军伉健者升禁卫,然卫士入宿(厢军精锐到禁军报到),即不自持被(被褥)而使人持之,给粮不自荷(搬运)而扉人(雇人)荷之。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概括宋初兵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初兵制实施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是宋代实行的地方官员回避制度。这些规定
制度名称内容
亲族回避制度本族组麻以上亲,及有服外亲、无服外亲,并令回避,其余勿拘。
职务回避制度所注拟外官,其五服之内于法许相容隐者,皆不得相为代,有敢妄冒居之者,以私罪论。
籍贯回避制度诸注官不注寄居及本贯州;不系寄居及本贯州,而有田产物力处,亦不注。即本贯开封府者,唯不注本县。
A.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B.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C.增强了官员的责任心D.弱化了宗法血缘关系
2022-03-15更新 | 629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淳化三年(992年)正月,有诏书称某地方机构:“外分主计之司,虽日传输,得兼按察,总览郡国……平反狱讼,漕运金谷”。该地方机构是
A.转运司B.枢密院C.三司D.提点刑狱司
8 . 宋太祖对宰相赵普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据此可知北宋政治的特点是
A.强干弱枝B.重文轻武C.积贫积弱D.分化事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分为州(府、军)和县两级,最高长官不允许武将担任,也不在当地的行政官员中产生,而是由朝廷派文官去担任,并且三年一换,不得连任。这一变化
A.缓解了宋的三冗问题B.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
C.提高了地方治理能力D.直接促成了尚学风气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