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A.规范地方行政B.防止武人干政C.提升军事能力D.削弱州府权力
2022-06-09更新 | 15337次组卷 | 105卷引用:广西钦州市浦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宋初,曾令诸郡毁废城垣,各地被迫或自发毁弃城壁的现象较普遍,导致许多府州县治所城市长期没有城郭,或虽有旧城而长年不加修理,使其自然废弃。这种不提倡内地州县筑城的政策,基本上延续了整个宋代。宋的这一做法
A.旨在加强中央集权B.促使市坊制度的瓦解
C.造成地方秩序混乱D.践行了无为而治思想
2022-04-13更新 | 609次组卷 | 8卷引用:广西柳州市第三中学2023届高三等级考模拟(五)历史试题
3 . 转运使司在宋初设置时只是中央派驻地方的监司机构,“专主粮饷”,供应军队。到南宋后期转运使司的属官有“主管文字”“斡办公事“准备差遣”“帐斡”等,属官之下配备人吏如勾押官、前行、后行等。这一变化
A.促使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说明了地方行政效率提高
C.标志古代官僚政治走向成熟D.反映出中央集权继续强化
2021-10-24更新 | 542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北宋时期,官吏大多由中央政府按才学标准和官职资历加以任命,中央的中高级官员大都具有长期的地方工作经验,他们依资序自州县幕职官至知县、通判、知州逐级升进。该现象
A.是“重文轻武”政策的产物B.表明基层治理能力逐渐弱化
C.导致了宋代官僚队伍膨胀D.体现了官僚体制的自我完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朝初期,规定州郡长官由文官担任,差遣中央官员到各地担任转运使(主管财政兼监察地方官吏)、提点刑狱公事(主管司法兼监察)、安抚使(主管军事)等官职。这些变革旨在
A.防止地方割据B.削弱相权威胁
C.应对北方隐患D.整顿地方吏治
6 . “宋初……太祖立国之初,即罢诸强藩典中央之兵,次则集天下精兵于京师,以削弱藩镇之力量。太宗时所有统县政区都直属中央”:明初承袭了元代行省权大且集中的基本特点,“举凡钱粮,兵甲,屯种,溍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朱元璋认为这无疑会对其新王朝构成潜在的威助,便把元代行省的权力一分为三。宋、明改变前朝地方制度的相同原因是(     
A.前朝地方权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C.宋明理学思想的影响D.前朝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2020-03-02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宋代,知府(州)公事必须通判联署方能生效,通判本身有行政工作;明朝开始确立以知府为一府首长,通判作为知府辅佐官,必须“以安静为事”,被视为“闲曹”。这一变化
A.说明明朝地方监察形同虚设B.反映出中央集权强化的趋势
C.体现了官员选任制度的异变D.有利于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
8 . 公元1071年,枢密使文彦博对宋神宗说,“(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共治天下也。”最能体现该主张的是
A.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B.由世家大族担任朝廷要职
C.由中央掌控地方赋税
D.抽调各地精兵去充实禁军
2016-12-13更新 | 217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7届广西区桂林市第十八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