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两宋路级四监司职权分工表

四监司

职权分工

安抚使(帅司)

掌兵民之政

转运使(漕司)

经度财赋,掌“婚田税赋”

提点刑狱司(完司)

掌“狱讼经总”

提举常平司(仓司)

视丰歉而为之敛散,掌“常平茶盐”

——据高进等《监察之监察:宋代的监司互察》整理


据上表可知,四监司的设置(     
A.确保了吏治清正廉洁B.造成了积贫积弱局面
C.扩大了地方行政权力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 . 宋朝统治者对节度使并未采取直接撤销的激烈手法,而是逐步蚕食其统治权力。通过“罢领支郡”让节度使只负责其坐镇之州的政事,各支郡管理权收归中央;以中央文官“权知军州事”,使节度使的行政权力大为缩减;通过增设由中央任命的通判从州的层面约束节度使的权力。这些做法(     
A.强化了君主专制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提高了行政效率D.杜绝了政治腐败
2022-11-28更新 | 371次组卷 | 2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河北专用)01
3 . 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有利于(     
A.架空节度使B.杜绝武官腐败C.提升战斗力D.削弱州府权力
4 . 宋立国以来,一到灾年就大量到地方上招收灾民进入军队,致军中老弱病多。有时也抓一些罪犯、地痞流氓来补充兵源。这说明当时(     
A.编练禁军减弱地方军力B.军队规模小制约战斗力
C.通过募兵维护社会稳定D.官府主导社会保障事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初“罢领支郡”,节度使只负责其驻节所在州的政事,其藩镇境内余州皆直隶朝廷,由朝廷委任中央文官“权知军州事”。同时,对包括节度使在内的州长官,采取三年一易之法,经常调动。这些措施
A.杜绝了地方割据现象重现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强化了中央对诸州的控制D.消除了藩镇腐败现象
6 . 宋代的知州经历了从文武臣僚作为临时差遣,权知某州(军州)事,到以文臣知州为主作为常设的州级长官的渐变过程。这一变化反映了宋代
A.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B.理学影响力日益扩大
C.文官势力得到了增强D.守内虚外的治国方针
7 . 宋既“收其精兵”“制其钱谷”“稍夺其权”,又以转运使、提刑、提举常平、安抚使收夺州县诸权和监察地方官吏。这说明宋代
A.完成了国家大一统B.加强了相权
C.强化了君主专制D.加强了中央集权
8 . 宋朝,州县长官都改叫“知州”或“知府”,这与汉朝时期的州牧、郡太守以及县令大不相同,“知”就是代理、兼任的意思,他们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长官。这说明宋朝
A.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B.宋朝中央的权力强化
C.中央与地方相互制衡D.根本上杜绝割据隐患
9 . 宋太祖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其核心是围绕
A.削弱主要将领和丞相的权力B.解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C.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D.削弱地方军队的实力
2021-10-09更新 | 860次组卷 | 34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西山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张根为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岁漕米百二十万石给中都。”《宋文鉴》载,元丰前“天下之财,下自郡县而至于转运”,转运以总财赋运输中都。这说明北宋转运使的设置
A.有效防止了官员贪污B.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C.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D.适应了向外输纳岁币的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