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7 道试题
1 . 如表中的史料反映了(     
史料来源
“昔黄帝有子十二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鲜卑山,因以为号。”《魏书序纪》
“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辽史》卷七十二
“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大宗正府、殿前都点检……(地方)设路、府、州、县。”《金史百官志》
A.少数民族政权走向封建化B.边疆治理成效显著
C.体现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D.华夏认同不断增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宋代欧阳修在《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中记载:“五代,县令胡峤虏中七年……始食西瓜,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据此推断,西瓜传入我国内地可能经过的地区是(     
A.天山南北B.青藏高原C.台湾海峡D.大兴安岭
2024-04-3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滨州惠民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阶段性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辽圣宗于1044年下令在今天的大同设置西京,方圆不过二十里,城建格局全仿唐朝长安城,并经常保持兵精粮足状态。其目的在于(     
A.防御北宋的进攻B.借鉴中原管理体制
C.规范都城的建设D.加强辽金经济交流
2024-04-2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从两宋时期的大事年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960年

北宋建立

1038年

西夏建立

1125年

金灭辽

1140年

南宋郾城大捷

1005年

宋辽澶渊之盟

1047年

宋夏达成和议

1127年

金灭北宋

1141年

南宋与金签订和约

A.各民族政权一直处于战争状态B.金的社会制度比北宋进步
C.农耕民族无法战胜游牧民族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2024-04-09更新 | 50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西夏李乾顺亲政后,“一意治国学尧舜,一心育民循汤武”,还把汉学定为国学,设专职教授执教;立养贤务,培养人才。这些举措(     
A.利于推动党项族的社会进步B.意在扩大中原文化的影响力
C.改变了西夏政权的统治基础D.丰富了儒家德治思想的内涵
6 . 辽朝分设诗赋进士和经义进士,三岁一试,并设恩科;西夏“策举人,立唱名法”;金朝“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借用宋朝奏名、弥封、誊录和三甲制度。据此可知,此时期(     
A.崇文抑武得到统治者普遍认同B.儒家思想成为各政权主流思想
C.制度文化上表现出一定统一性D.大一统的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辽初,契丹人曾自认为“番”,但辽兴宗以后宣称契丹为轩辕之后,承后晋统绪和德运,自称“中国”,标榜中华正统;金朝自熙宗以后也自认“中华”,多次讨论德运问题,斥南宋等政权为“夷狄”。这体现出(     
A.中原王朝与北方各族关系融洽B.边疆与内地呈现一体化趋势
C.北方少数民族的华夏认同增强D.北方各民族间差异逐渐缩小
8 .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如图所示四个时期按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①②④③D.④①②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辽太宗耶律德光时设立“南北面官制”。采取“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统治政策。南面官机构仿唐制,内设三省、六部,管理汉人和渤海人;北面官僚仍沿用契丹部落的统治形式,设南、北枢密院,统治北方以契丹为主的各游牧民族。这体现出(     
A.辽政权“因俗而治”的政治特点B.汉族地位有所提升
C.契丹族与汉族之间民族矛盾尖锐D.契丹族和汉族相互交融
10 . 西夏永安年间(1098—1100年),御史中丞薛元礼上疏说:“士人之行,莫大乎孝廉,经国之模,莫重乎儒学。”而御史大夫谋宁克任上疏说:“吾朝立国西陲,射猎为务。今国中养贤重学,兵政日弛。”这两位官员争论的本质是(       
A.国家统一之争B.专制集权之争C.社会转型之争D.主流思想之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