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后内地刺史加受节度使衔。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

材料二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据材料一,比较唐朝中后期与宋朝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不同,并指出各自产生的后果。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元代行省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度形成的积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应采取的策略是什么?
2023-09-17更新 | 260次组卷 | 42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犹论宗姓制度,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秦朝地方制度转型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治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变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摘编自《文史纵横》

材料二   元代在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行省制承上启下,借鉴并融入了游牧民族的一些统治方式,在大一统体制下“地方广大,政务繁多,建都省以总宏纲,置行省以分庶务”。以行省制的管理模式统合了自唐末以来的中国南北分裂的格局,开创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新模式。虽然后续朝代多有调整和改善,但此模式沿袭了下来,一直影响至今。

----摘编自舒健《元代行省制:中国央地关系的转捩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邦无定交,士无定主”的原因,并说明秦朝地方制度转型的本质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代行省制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趋势。
2023-11-0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