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氏、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攻权。他们彼此征战,部族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宋太祖说:“不抑兼并,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宋朝除国有土地即公田外,私人土地的交易只需要办理正常的交易手续。将交易土地的契约向当地政府呈报,得到政府的认可,盖上宫府的印信(这种田契谓之红契),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就算完成了。

——摘编自张云华《中国农地流转问题调查》

材料三:从古至今,谈到“重农抑商”总是将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

——《中国古代真的“重农抑商”吗》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江南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的土地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负面影响予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两宋时期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农作物品种的单一,使农民在自然灾害侵袭面前常常束手无策。宋朝的统一不仅结束了南北分裂割据的政局,也为农作物品种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宋太宗下了一道粮食品种南北大交流的诏令,“诏江南、两浙、荆湖、岭南、福建诸州长吏,劝民益种诸谷,民乏粟、麦、黍、豆种者,于淮北州郡给之;江北诸州,亦令就水广种粳稻,并免其租”。大中祥符四年,真宗又“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乃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原产于占城的稻种,又自福建移种于江淮地区。经济作物如棉花在宋代也不断扩大种植区域,描画的种植在北宋时主要是在广南东西、福建路,到南宋后期也扩展到两浙、江南东西路,并作为夏税交纳。又如西瓜自辽初由回纥传入辽,金代传入黄河中游的河南,绍兴十三年洪皓自金朝“携‘西瓜种’以归,今禁囿、乡圃皆有”,西瓜遂传入江南。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宋朝农作物品种交流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农作物品种交流的历史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