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下表为两汉以来粮食亩产量相对指数变化表(注:“+”“一”为后一朝代比前一朝代增减情况,单位:%)。据此可推知,两宋时期(     

A.农业经济的衰退B.传统耕作方式急需转型
C.商税为主要财源D.国家政局影响农业发展
2024-05-05更新 | 11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下学期4月份大联考(三模)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宋代依据有无田产,将全国户口分为主户和客户。下表是北宋宝元元年(1038)和元丰元年(1078)三路主户、客户的统计数据,表中客户比率变化反映(     
年份
数据
户别
政区
荆湖南路荆湖北路江南东路
主户客户客户比率主户客户客户比率主户客户客户比率
宝元元年4564313546260.4373505932387090.4059022611714990.160
元丰元年4756773955370.4542800003775330.5749262252010860.178
A.土地兼并程度加深B.地域经济差别扩大
C.商品经济发展加快D.贫富差距逐渐缩小
2023-06-14更新 | 4837次组卷 | 30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022·江西·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记录了宋人割麦移稻的情景。
时间地区作者诗文题目出处
五月苏州范戍大五月江吴麦秀寒,
移秧彼絜尚衣单。
夏日田园杂兴《石湖居士诗集》各11
四至五月抚州黄震收麦在四月,
神禾在五月.
或淳八年中秋
劝种麦文
苞黄氏日抄》g78
六月金陵扬万望九郡报乘都雨足。
插秧收麦喜衬村.
夏日杂兴·《诚斋集》糁31
据上表可以推知,南宋时期
A.稻麦复种制在南方普及B.国家统一促进经济交流
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D.江南地区粮食产量提高
2022-04-09更新 | 542次组卷 | 1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棉花在古代又叫吉贝、白叠等。据下表可以认定的史实是(     
史料出处
“淮海惟扬州”“岛夷卉服,噘筐织贝”《尚书·禹贡》
高昌国有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炉,名曰白叠子。国人取织以为布,布甚软白,交用焉《太平御览》
福建省崇安县武夷山船棺中曾发现一片距今约3000年棉
布,经鉴定,该棉布为平纹棉布
《崇安武夷山船棺出土纺织品的研究》

A.福建棉纺织业非常发达B.棉布是古人的主要衣料
C.我国棉花种植历史悠久D.棉花自西北和东南传入
2023-01-21更新 | 208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山阳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南宋时期部分生产部门中心及主要城市分布情况。由此可知,当时(     
产业中心主要城市
粮棉中心广州、湖州、平江、泉州、荆州
纺织中心重庆、成都、江陵、鄂州、湖州
海船制造中心广州、泉州,温州、明州
漕船、商船,渔船、游船制造中心鼎州,潭州、吉州、虔州
制瓷中心曲阳、景德镇、龙泉、宜州、东京、汝州、钧州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主要产业部门分布南方较多
C.民营制瓷业技发达D.棉花种植由边疆向内地扩展
6 . 下表内容是宋代有关文献对农民生产状况的记述。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
田功微粱稻,圃学蕃麻枲。截筒户割漆,剥楮人抄纸。[北宋]彭汝砺《六月自西域归》
此身非不爱罗衣,月晓霜寒不下机。 织得罗成还不著,卖钱买得素丝归。[北宋]徐积《织女》
赣民遇农隙,率贩鹾(盐的别名)于闽、粤之境,名曰盐子[南宋]刘克庄《墓志铭•宋经略》
A.宋代农民赋税负担沉重B.农业生产逐步走向市场化
C.家庭手工业的发展迅速D.家庭经济已突破自给藩篱
7 .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7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
厢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向   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④重农抑商政策已经不在实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3-15更新 | 164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3-2014年陕西汉中市南郑中学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8 . 下表显示了北宋时期关中各州府客户占当地总户数的比值及全国的平均值(%),据表可知;当时关中地区

注:北宋的客户即佃农。
A.自耕农经济受到明显削弱B.土地兼并现象有所缓和
C.商品经济的发展严重滞后D.农业生产效率逐步提高
9 . 下表是关于元朝织造机构——绫锦局的相关描述。 据此可知,“绫锦局” (  )
规定内容
1“招收析居、放良、还俗僧道为工匠,二百八十有二户,教习织造之事”
2“差委造甲官驰驿,引领作头等人,前去指使造甲”

A.追求技术创新B.注重工匠技艺的培训与提升
C.重视技术传承D.严格管控手工业的产品质量
10 . 下表是北宋时期户数及其增长指数表,这最适合用来说明这一时期
            增长指数
宋太祖开宝九年(976年)3,090,505100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4,132,576134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8,677,677281
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12,917,221418
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17,211,713557
A.农业成就突出B.手工业显著进步
C.城市空前繁荣D.经济重心的南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