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统农具的定型和配套基本是在宋代完成的,以常用的犁为例,人们在其工作部位安装了“裂(chi)刀”,它能够确保以锋利的裂刀开垦土地,从而使大量荒地开垦,耕地面积扩大。在农本思想的支配下,赵宋王朝大力鼓励甚至组织农户开垦荒地,“凡州县旷土,许民请佃为永业”,而且宋代的客户已经被视为与主户一样的国家编户齐民,“主户之于客户,皆齐民乎”,他们在政治上取得了一定的自由,具有迁徙和退佃的自由。客户与地主之间是以租佃契约方式暂时结合起来的经济关系。到了宋代,城市结构突破了坊市的限制,商品交易再也没有时间、地域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整个城市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摘编自徐红《宋代经济型流动人口探析》

材料二   宋代政府常常通过禁榷专卖制度和货币经济的手段刺激经济发展,如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就试图通过货币借贷以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宋代,由地方精英和政府共同倡导的公共组织不断渗透到经济领域,朱熹在地方推行由民间组织的社仓,以及义役、书院、宗族组织等。这些公共组织在从事公益事业的同时,必须有一定的经济支撑,需要经营某些产业或田产,从而形成公共经济,故族产在宋代以来的公共经济中也就占据主要的地位。宋代民营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宋代一些重要行业,如纺织业、制瓷业等,民营规模都超过了官营,在国家专营的冶炼、酿酒等行业中,有的就由民间承包经营,其中已经有很大部分的民营经济成分。

——摘编自王一胜《宋代经济的现代韵味》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并谈谈宋代经济发展的启示。
2 . 北宋时期,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唐人作富贵诗,多纪其奉养器服之盛(奢华生活),乃贫眼所惊耳……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没见过世面,不值一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北宋时期的经济发展

领域简介
农业引进优良稻种占城稻;稻麦复种制在南方普及,推动了耕作制度的进步;棉花等经济作物开始得到种植。
手工业制瓷业:形成五大名窑。矿治业:煤炭开采量加大,煤炭既是生活取暖的能源,也是金属冶炼业的燃料,从而使金属器具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到提高。造纸业和印刷业:雕版印刷术继续发展,活字印刷术得以发明,书籍大量普及,造纸业随之兴盛。
商业和城市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兴盛,为获得北方教猎产品提供了方便:商品交易量扩大,出现了纸币。海外贸易:瓷器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被大量出口;国家财政中,外贸税收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城市:都城东京的人口一度超过百万,商业活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广州、泉州等港口获得很大发展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沈括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1-16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 买卖田宅必须经过“立契”的法定程序,凡加盖官印的称为“红契”,表示官府确认,不加官印的称为“白契”。宋朝法律规定,盗种公私田者,要受到笞刑或徒刑的处罚。租佃契约到期,租佃关系结束,农民可以另租土地,地主可以另佃。契约未到期,禁止佃户逃离,也不允许地主私自处置佃农,不得随意散佃。佃户欠租,官府要以强力帮助地主索取。尽管当时佃户的法律地位很低,但与“部曲制”的部曲(唐以前地主豪强私家的部属、家仆,身份地位比奴婢略高)相比,地位和处境好一些。宋代,典卖土地、房屋的现象成为普遍现象,被法律所承认并形成制度。

——摘编自《宋代的租佃制和典卖制》

材料二 据《岭外代答》和《诸蕃志》等记载,当时和南宋通商的有50多个国家,南宋商人到达的国家也有20多个。输出的商品以瓷器和各类丝织品为主,品种多达300多种,其海外贸易之繁荣前所未有。宋代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上贸易并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制订了中国最早的一部市舶条法《元丰市舶条》,为后代所继承。《梦粱录》记载:“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可载五、六百人。


(1)据材料一归纳宋代经济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其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南宋对外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