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5 道试题
1 . 运用唯物史观,解释下图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铁器牛耕出现B.隋唐大运河的开凿
C.经济重心南移D.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2020-01-21更新 | 737次组卷 | 2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图所示的是中国古代文学家的地域分布情况(单位:人)。由图中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
A.政府决策决定文化发展程度B.北方文学由强盛转向了衰弱
C.北方土人不断地向南方流入D.文化中心呈现南移的渐进性
2020-01-1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面表格是关于我国汉朝到宋朝时期长江流域人口密度比较表(人/平方千米),此表能够直接说明
          地区
时代
上游地区中游地区下游地区
西汉15.310.113.6
东汉16.04.212.4
13.999.8125.87
北宋21.413.823.6
南宋27.214.822.7

A.长江流域人口总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B.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C.唐朝时期长江流域经济出现了倒退
D.人口密度的增长得益于国家统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比较”图。大运河河道的变迁是
A.经济重心南移的结果B.经济形态变革的标志
C.中央集权强化的要求D.政治中心转移的影响
2019-12-03更新 | 331次组卷 | 2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6月(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陆上丝绸之路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加之骆驼、马匹运载有限,更为严峻的是唐与吐蕃及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剧增,安史之乱后,“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最终绿洲古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价值。

——据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等整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时空大挪移的主要因素。
2019-11-1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广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代状元籍贯分布统计表(共357名)

地区五代北宋南宋合计
北方40628061181110120
南方181024370027769237
共计58165237611108879357

(注:据文献记载,中国历史上共产生状元700多名,但有明确著录籍贯的只有357名)

——摘自《中国科举史话》


(1)从表格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以上信息形成的主要原因。
2019-09-1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七校2012-2013年高二5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7 . 中国古代民族迁移有两个大的流向:一是由北方草原迁入黄河流域,一是由黄河流域迁入江南。这两大迁移最主要的后果是
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加剧了民族矛盾
③促进了民族融合
④使人口分布趋于平衡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8 . 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
2019-01-30更新 | 6167次组卷 | 92卷引用:2015-2016学年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上期开学考历史试卷
9 . 元朝时,大规模的漕粮海运前所未有,海外贸易繁荣,泉州还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废止B.造船航海技术进步
C.内河航运严重不畅D.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2019-01-30更新 | 2332次组卷 | 2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表中为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
河南151621
江苏781749
表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2019-01-30更新 | 5717次组卷 | 79卷引用:2014-2015学年吉林长春市外国语学校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