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王祯《农书》记载:“中国自桑土既蚕之后,惟以茧纩为务,殊不知木棉之为用。夫木棉产自海南,诸种艺制作之法,骎骎北来,江淮川蜀既获其利。至南北混一之后,商贩于此,服被渐广。”由此可知,元朝时(     
A.木棉开始向北传播B.商贾对外出口大宗棉布
C.丝绸产量不及棉布D.国家统一促进棉布流行
2023-04-07更新 | 2499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重庆历史高考真题
2 . 据《武林旧事》《西湖繁盛录》等记载,南宋临安市场上售卖大量的新鲜水果,品种多样;福建部分地区的农户,则专以种植水果为生,多者种植可达万株,果树“数里之间,焜如星火”。这说明南宋(     
A.小农经济结构有所突破B.市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C.经济重心完成南移进程D.重农抑商政策成效显著
3 . 下表是一些史籍中关于宋代重庆的记载,这些史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内容

出处

(今重庆涪陵)“民食稻鱼,凶年不忧”

《舆地纪胜》

(今重庆巫溪)“民家子弟,壮则逐鱼盐之利,富有余资”

《蜀中广记》


A.重庆是全国的经济中心B.涪陵是易学研究的中心
C.重庆经济得到较好发展D.巫溪是重庆的商业中心
2022-12-1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缂丝作为织中圣品,是一项至今无法为机器取代的丝织工艺。北宋《鸡肋编》中记载:“定州织刻(缂)丝,不用大机,以熟色丝经于木静上,随所欲作花鸟禽兽状。以小梭织纬时,先留其处,方以杂色线缀于经纬之上,合以成文,若不相连。承空视之,如雕镂之象,故名刻(缂)丝。”这可以用来佐证北宋时期
A.劳动实践助推工艺水平提高B.缂丝流程提高了丝织效率
C.定州成为了北方棉织业中心D.雇佣生产推动了技术革新
2022-05-27更新 | 39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宋会要辑稿·食货》中记载:“(1027年)十一月诏:……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证明),须每田(年)收田毕日,商量去住,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私下)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这实际上反映了宋朝
A.城市兴盛市场活跃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政府加强税收管理D.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6 . 宋代粮食产量提高……而地狭人众地区逼迫着当地农户寻求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宋代川人记载:“川蜀茶园,本是百姓两税田地,不出五谷,只是种茶……采茶货卖,以充衣食。”这反映了宋代四川
A.国家鼓励经济作物种植B.经济效益影响种植结构
C.自耕农经济的普遍衰退D.商品经济逐渐成为主导
7 . 北宋赵抃在《成都古今集记》明确记载“成都十二月市”:“正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七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由此可以推知,北宋时成都
A.城市规划打破坊市界限B.重农抑商政策已经被放弃
C.农业及手工业高度发展D.生产领域呈现专业化态势
8 . 宋代王柏《答严陵史君书》记载:“严不产米,其来已久,每视上游之商舟至否,为之丰歉。”庄绰《鸡肋编》记载:“如平江府洞庭东西二山在太湖,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由此可知,宋朝
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瓦解B.农产品开始出现商品化趋势
C.农业出现规模化和产业化趋势D.已经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南宋时,随着大批北方人口的南移,麦的需求量激增,促使南方麦的种植逐渐普遍。据庄绰《鸡肋编》卷上记载,江、浙、湖、湘、广地区,所种春小麦,“不减淮北”;植棉区已从两广、福建逐渐推广到长江和淮河流域,棉花的“诸种艺制作之法,骏骏北来;江、淮川蜀,即获其利”。材料反映了南宋时期
A.南方开始种植小麦B.已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
C.南北农业交流频繁D.南方农业获得较大发展
2021-05-14更新 | 432次组卷 | 7卷引用:【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分层训练(全国通用)-解密03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