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宋朝时,兖州人邹师孟徙居徐州萧县之北白土镇,为白器窑户总首。凡三十余窑,陶匠数百。潼州白龙谷陶人梁氏,世世以陶冶为业,其家极丰腴。乃立十窑,皆烧瓦器。材料反映出当时(     
A.瓷器生产准入与户籍相挂钩B.民营制瓷业有一定的发展
C.手工工场普遍采用雇佣劳动D.瓷器生产分工的日益细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表为史书所载宋代矿冶业发展状况(     
徐州地区徐州利国……冶各百余人,采矿伐炭,多饥寒亡命,强力鸷忍之民也。
江西信州铅山铜坑……故常募集十余万人,昼夜采凿。
广东韶州韶州四方之人,弃农亩、持兵器,慕利而至者不下十万。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雇佣劳动日益普及B.小农经济出现衰退
C.地方治安秩序紊乱D.社会经济活力增强
2023-10-15更新 | 400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据考古发掘, 在湖北荆州地区的北宋墓葬中, 发现成组的铁制农具, 有犁、楼、把、锄、镰等, 其中把、锄等农具较多。这说明当时荆州地区(     
A.农业精耕细作的发展B.自耕农的数量增加
C.农民劳动强度的加大D.粮食产量得到提高
4 . 茶叶种植至宋代已遍及南方97个州郡,北宋中叶,产茶在五、六千万斤左右,南宋增至一亿斤上下。以每斤均价30文计,产值达200万~300万贯铜钱,折合米约200万~300万石,相当于北宋漕粮总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据此可知宋代(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经济结构发生剧变
C.商品经济发展较快D.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朝时,曲辕犁、踏犁、水力筒车、脚踏内翻车、秧马等适宜水田劳作的生产工具被大量使用。占城稻被引进、改良和推广,双季稻、稻麦连作制也得到推广。这些做法(     
A.增强了南方经济的优势地位B.促进了农业劳作方式转变
C.加快了南北方农业经济交流D.推动了南稻北粟格局出现
2023-07-21更新 | 211次组卷 | 19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八)历史试题
6 . 南宋时文人刻书蔚然成风,书籍流行,如陆游、范成大、杨万里、朱赢等人在各地任官期间,都曾刊行自己或先人、名宦、师友、乡贤的著述。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A.大一统的社会局面B.科举制度创立
C.儒学正统地位确立D.印刷业的发展
7 . 南宋时,绍兴府山阴县的梅市和项里市,是著名的杨梅和茨实市场;秀州府华亭县的下砂市、海盐县的鲍郎市等,是著名的盐业草市,年产盐量均在万石以上;嘉兴府崇德县的濮院市,是颇具规模的纺织业草市,“机杼之利,日生万金,四方商贾云集”。上述现象突出反映了当时两浙地区(       
A.对外贸易的空前繁荣B.市镇分工的专业化
C.经济重心地位的确立D.市民生活的世俗化
8 . 宋朝,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手工业出现了众多特色瓷器,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与之相关的结论可以是(     
A.宋朝长期稳定B.战乱助推经济C.宋代经济发展D.宋代贸易繁荣
9 . 宋代依据有无田产,将全国户口分为主户和客户。下表是北宋宝元元年(1038)和元丰元年(1078)三路主户、客户的统计数据,表中客户比率变化反映(     
年份
数据
户别
政区
荆湖南路荆湖北路江南东路
主户客户客户比率主户客户客户比率主户客户客户比率
宝元元年4564313546260.4373505932387090.4059022611714990.160
元丰元年4756773955370.4542800003775330.5749262252010860.178
A.土地兼并程度加深B.地域经济差别扩大
C.商品经济发展加快D.贫富差距逐渐缩小
2023-06-14更新 | 4842次组卷 | 30卷引用:2023年高考湖北历史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神宗元丰年间,两浙户均耕地为20.38亩,南宋时跌至16.1亩。浙西一带的农民每到秋熟,就到“土沃多旷”的两淮,帮助淮民收获,田主仅取收获的一半,“他皆为浙人得之,以舟载所得而归。”这表明南宋(     
A.人口增长压力导致季节性流动B.长途贩运和大额贸易获得发展
C.政府对百姓职业更换限制松弛D.经济重心尚未转移到江南地区
2023-05-28更新 | 980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