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
2019-01-30更新 | 3769次组卷 | 65卷引用:2014-2015学年云南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两宋时期,江南等地区大量种植粟、麦、豆等作物,江北广种水稻,棉花的种植也由福建、广东推广到长江流域。这种现象说明(     
A.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B.经济重心出现北移趋势
C.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D.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
2023-02-23更新 | 361次组卷 | 43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第五中学等四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北宋时期,租佃制跃居主导地位;佃农不仅拥有迁移的自由,还可以受他人的雇佣而非地主的私属。农民只要按照契约的规定,保证缴纳所规定的地租,否则官府便要干预。这反映出北宋时期
A.思想演变渗透到经济领域B.封建土地所有制受到冲击
C.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D.商业发展冲击“重农”政策
4 . 两宋时期,南方的水稻成为全国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麦正式超越粟成为北方的首粮。麦粟等旱地作物传至江南地区,形成麦稻轮作的耕作制度,这种现象说明
A.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
B.北方农业发展水平更高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
2019-11-02更新 | 336次组卷 | 9卷引用:广西防城港市防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代《夏日田园杂兴》中有诗云:“采菱辛苦废犁锄(同“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这反映了
A.农业与副业相得益彰B.土地兼并破坏了自然环境
C.古代农业具有脆弱性D.当时农民生存状况很悲惨
2021-04-2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兴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材料   张文谦,字仲谦,邢州(今河北邢台)人。1260年三月,忽必烈即位,立中书省,以文谦为左垂,与平章政事王文统共理政务。至元七年(1270年),诏立司农司,专掌功课农桑,以文谦为司农卿,(文谦)遂拟定条画,奏立四道巡行劝农司。其使、副定期分赴各路州县督促、检查农业生产及兴办水利等事,命地方长官皆兼劝农事,岁终由司农司考核,作为其治绩优劣的依据之一。又令农司诸官搜阅古今农书,删繁撮要,编撰成《农桑拜要》七卷,以指导农业生产。在他的领导下,农司工作成效甚著,“民间垦辞种艺之业,增前数倍”。

——摘编自白寿弃《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张文谦任司农卿时采取的经济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文谦的经济措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