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宋前期主户和客户土地占有情况的比率表

主户客户
上三等户
(地主)
下户
(自耕农)
佃农
占全国农户总数百分比12.752.235.1
占全国总耕地数百分比70300

——摘编自安作璋主编《中国史简编——北宋的阶级关系和赋役制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中的数据信息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史实运用正确,逻辑体系严密。)
2 . 《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材料反映了
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
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
2016-11-27更新 | 1297次组卷 | 44卷引用:2015-2016学年福建师大附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图是宋代湖州等地农业、手工业分工演化图谱。据此图可知宋代

A.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B.自然经济解体
C.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D.经济重心南移
2021-06-02更新 | 434次组卷 | 35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自元代始,中国的青花瓷大量输出阿拉伯地区,得到那里上至君王及达官贵族,下到一般平民百姓的喜爱,早期景德镇青花瓷器的主流装饰风格就是为适应这一市场而设计的。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生产无论产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被称为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这说明
A.元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B.长途贩运推动了制瓷中心的转移
C.青花瓷因海外市场需要而产生D.对外交流促进了制瓷技术的发展
5 . 宋朝官府将商铺、手工业及其他服务性行业,均按行业登记在册,相关人员必须加入各行会,否则不能从事该行业的经营。各行都有行头或行首、行老,负责安排行户向官府提供官服需要的物品及工役,还负责制定货物价格。这表明各行会的设立
A.强化了政府对工商业的管理B.加重了工商业者的负担
C.提高了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工商业公平竞争
6 . 宋代经济发展,带动了陶瓷生产的市场竞争,促进了制瓷工艺的创新,“定、汝、官、哥、钧”作为宋代五大名窑名扬四海。对当时瓷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B.能够烧制出青花瓷和釉里红
C.瓷器质地细腻光滑吸水防湿D.景德镇瓷器工艺已领先各地
7 .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朝政府在江南设立了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间,令百姓岁输木棉十万匹后量取消,但在成崇时,依然执行江南夏税岁输木棉布等物的政策。这折射出元朝江南地区
A.农民赋役异常沉重B.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C.棉花种植受到重视D.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升
8 . 北宋时期,江浙和四川成为全国丝织业的中心。河南、河北、江西生产的瓷器大量运销国外。苏皖地区金、银、铜、铁、铅、煤的开采冶炼规模相当大。据此可知,宋代
A.手工业的区域分工比较明显B.丝织、瓷器等产品大量出口
C.“朝贡贸易”得到一定发展D.手工业生产始终由政府主导
2020-05-17更新 | 461次组卷 | 2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包子、馒头、千层饼等已出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出现“饮食混乱,无南北之分”的现象。这反映了(     
A.南北经济交往密切B.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C.饮食文化日益丰富D.耕作技术不断提高
2023-05-11更新 | 126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西于都县三中高二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10 . 北宋末年已能制造机器,但是正如布罗代尔所言“技术只是一种工具,人并不是始终会利用它的。”技术发明是一回事,但是真正能够顺利在社会生产中得到运用却又是另外一个问题。换句话说,中国在南宋之后,走的是一条使用劳力的生产方式,而不是节省劳力”。从材料可以得出(     
A.小农经济制约了技术的革新B.宋代已孕育了新的生产方式
C.宋代工业化增加了就业压力D.宋代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