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单元综合与测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朱熹以《三礼》为源,以《仪礼》为本,修订而成《家礼》。通过其“切近日用”“可实践性”的努力,实现了“家礼”从“贵族之礼”向“庶民之礼”的转化。《家礼》的传播
A.提高了民众的道德修养B.确立了儒家的责任意识
C.标志理学哲学体系形成D.扩大了理学的社会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设置隶属太常寺的太医局,“有丞,有教授,有九科医生额三百人。”负责诊治太学、律学、武学生及诸营将士疾病。这表明宋朝
A.中枢机构改革的完成B.社会治理能力的提高
C.科举制增加了医学科D.国家医药事业的发展
3 . 元代在地方设立行省,突破了以山川地理划分区域的传统做法,“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其主要意图是
A.防止地方据险割据B.整合资源发展经济
C.加强边疆地区管理D.完善基层行政组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南北朝时期,北齐烧制出仰覆莲六系青瓷尊,隋朝李春设计建造了赵州桥,唐末制造出火药武器,北宋用人工磁化的方法制造出指南针。古代这些成就
A.源自于人民的劳动实践B.依赖于北方人民的南迁
C.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D.取决于社会环境的安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元初,程朱理学未被官方认可。1313年,元仁宗设立科举法,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主要考试内容,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答案。这一变化
A.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开启了八股取士的先河
C.彰显了蒙元政权合法性D.扩大了元朝的统治基础
2022-01-16更新 | 859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北宋设通判、原意为“州府之政,无不统治”,时人则根据其实际职能称之为“监州”。通判的设置体现了北宋朝廷
A.分化事权的需要B.重文轻武的方针
C.强干弱枝的追求D.内外相制的策略
7 . 王安石在变法中规定,前此轮差职役的民户不再服役,改为按土地、家产多少交纳免役钱。前此无差役负担的官户、僧道户、女户、单丁户、未成丁户以及上五等的坊郭户,一律按其户等减半出钱,谓之免役钱。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刺激海外贸易的发展B.遏制地主势力的膨胀
C.为封建政府拓宽财源D.大力地加强人身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北宋理学家张载在《西铭》一书中提出“民看吾同胞,物否与也”的观念,后人把它概括为“民胞物与”(爱人和一切物类),张载的这一理念
A.蕴含胸怀天下的责任意识B.推动了民本思想的产生
C.继承了荀子人性论的观点D.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淳祐元年(1241年),理宗亲撰《道统十三赞》,“就赐国子监,宣示诸生”,正式肯定从二程到朱熹是孔孟以来道统的真正继承人,使程朱理学成为继孔孟以来的正统思想和钦定的官方哲学。程朱理学在宋学中取得了独尊地位以后,理学家及其信徒在政治上把持了仕途要津,他们因循守旧,反对任何革新,“以致万事不理,丧身亡国”。程朱理学在思想上取得了垄断地位,朱熹所撰之《四书集注》逐渐成了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不允许士人“务自立说”,从而严重地阻碍了学术思想的发展。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 一小部分欧洲人开启了与万历朝士人的对话,并产生了重大影响,但这不是明人信仰发生变化的唯一原因。信仰的动摇来自文化内部的压力:万历、天启年间庙堂之上的道德败坏、急速的商业化、社会等级的松动、边疆的军事危机、环境恶化。在这些条件下,一些人开始对过去确信不疑的东西产生动摇,并努力寻找理解世界的新途径,而这些往往是处江湖之远的思考。李贽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摘编自[加]卜正民主编《哈佛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程朱理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李贽学术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贽学术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梦溪笔谈》中记载毕昇的活字用胶泥刻制,“火烧令坚”后用于印刷。有人认为普通黏土制的泥活字易碎,不能用于印书,但经中国科技大学的模拟实验证明黏土制字入炉经高温焙烧,成品坚固适用,印样字迹清楚。由此可见
A.文献资料时代久远不具史料价值B.经验来源于生活实践因而可信
C.时代变迁会影响史料价值的判断D.多种方法互证可甄别史料信度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