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3 道试题
1 . 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皇帝因直接领导六部而政务繁忙。为解决此问题,逐渐形成了一个常设的辅佑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它是(     
A.内朝B.参知政事C.军机处D.内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太祖洪武十年(1377年),有内侍久侍内廷,言论政事,即被太祖斥遣还乡,且终生不用,并说“其小忠小信足以固结君心,及其久也,假威窃权,势遂不可抑”。这反映出该时期(     
A.宦官专权的严重性B.君主专制日趋强化
C.政治统治日益黑暗D.中枢机构发生变化
3 . 明初,吏部职权仅限于任免中下级官员,洪武十三年,吏部尚书的品秩不仅得到提高,而且权力也大大加强,时称吏部“掌天下官吏选授、封勋、考课之政令,以甄别人才,赞天子治。盖古冢宰之职,视五部为特重。”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当时(       
A.内阁权力的不断膨胀B.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C.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D.中枢机构之间的相互牵制
4 . 观察下列明代中央政府机构示意图,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明太祖设立内阁承担秘书工作B.皇帝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
C.内阁拥有“批红”的特殊权力D.宰相职权分散为行政、军政、刑狱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有学者指出,从制度建构上而言,明代内阁的职能来自皇帝的需要,其主要职能"密勿论思、票拟批答”都出自皇帝处理决策事务时所需的辅助,且由于内阁权力地位未经法定,所以它也不具备太强的独立性。这意味着,明代内阁(     
A.并不具备参与决策的职能B.增加了皇帝的工作负担
C.推动中枢机构权力的下移D.是封建专制强化的产物
2023-05-08更新 | 1080次组卷 | 22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太祖朱元璋曾多次批评元朝“主荒臣专,威福下移”,认为皇帝怠慢、中书省权重是元朝衰亡的重要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他(     
A.废除宰相,加强皇权B.设置三司,分割相权
C.设置内阁,强化相权D.设军机处,加强皇权
2023-09-26更新 | 210次组卷 | 23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三)历史试题
7 . 中国古代历来有“太子者,国之根本”之说,明朝皇帝明神宗为册立太子与大臣及后宫势力前后纷争十五年之久,史称国本之争。明神宗有意放弃皇长子,立宠妃郑氏的儿子为太子,但受到阁臣与皇太后的极力反对,最终立皇长子为太子。这说明(     
A.外戚势力左右政局B.中央集权制度逐步走向衰弱
C.内阁行使决策大权D.祖制和封建礼制制衡着皇权
2023-04-28更新 | 1347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票拟是在没有中枢权力机构的情况下采取的不得已的办法,它对明代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票拟批答拉开了皇帝与大臣之间的距离,内阁官员审阅大臣的奏章,并附上处理意见交由皇帝批复。皇帝若觉得票拟可行,便朱批下发到六部执行。这说明票拟制度(     
A.加强了中央集权B.确保了决策的正确性
C.为皇帝怠政创造条件D.推动中枢机构趋于成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自明宣宗后,入职文渊阁的大臣均相继晋尚书,且日后大学士居内阁,官必以尚书为尊,这些都标志着内阁成员地位的提高,也为阁权在其强势时期凌驾于部权之上提供了契机。这一变化旨在(     
A.提升内阁地位B.削弱六部职权C.提高行政效率D.助推君主集权
10 . 美国学者罗威廉认为,“中国的世界模式”暗示中国是孤立的、排外的,无法接纳基于对等主权与相互尊重之上的民族国家体制,且根本上受制于对文化与仪式的要求,而非响应实际的国家利益。这里的“中国的世界模式”是指(     
A.中国古代的朝贡制度B.中国古代的羁縻政策
C.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D.新中国的“一边倒”方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