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明代,言官的弹劾权是朝中的一大利器。上至内阁首辅,下至州县官员,都受到言官的制约和纠幼。一旦受到言官的弹劾,首辅都得上疏向皇帝提出辞职,除非受到皇帝的挽留,否则便会下台。这反映出明代(     
A.言官权力不断扩大B.政治生态日益恶化
C.专制皇权得以强化D.监察体系趋于完善
2022-09-22更新 | 771次组卷 | 21卷引用: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历史试题
2 . 明朝内阁权力不断扩大但大学土的品秩不予提格;清朝内阁权力日益被削弱,而品秩不断升格。这些现象反映出明清时期()
A.军机大臣位高权重B.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
C.满洲贵族垄断权力D.中枢机构权力的下移
3 . 明朝内阁最初建立时,实际上是翰林院的一个负有特殊职责的分支机构。仁宗即位后,命杨士奇等“悉掌内制”。宣德年间,宣宗命阁臣代为批答奏章,其办公地点也由御前转为文渊阁,宣德七年,文渊阁正式成为内阁官署。这反映了明朝内阁(     
A.政治地位不断上升B.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
C.逐步掌握决策权D.使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洪武四年(1371年)明朝政府设河州卫,以何锁南普为指挥同知:“又遣西宁州同知李喃哥等招抚其酋长,至者亦悉授官,乃改西宁州为卫,以喃哥为指挥”;洪武十二年(1379年)朱元璋派沐英平定洮州叛乱后认为“洮州,西番门户,遂置洮州卫”。明初这些做法旨在(  )
A.强化封建君主专制B.增强边疆经济活力
C.维护国家政权稳定D.削弱土司统治权威
2022-06-27更新 | 886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5 . 永乐年间,朱棣重新启动锦衣卫,并在1420年设置东厂,厂公由司礼监秉笔太监担任。东厂有着侦缉、审判、监察等司法权力,它与锦衣卫一起成为独立于六部外的司法组织。厂卫组织的建立旨在
A.完善司法体系B.强化君主专制C.监视官民言行D.消除宦官专权
6 . 明代废行省,地方“都、布、按三司呈鼎立之制”,明中央又派监察御史或部院大臣出任总督、巡抚、巡按各差,与各省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等均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且凌驾于三司之上。这一制度设计
A.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B.发展了三权分立体系
C.导致了行政效率低下D.异化了中枢权力运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统计,明代阁臣任职2~10年的有76人,占阁臣总数的47.4%;任职1~2年的有39人,占阁臣总数的24.2%,两者相加达71.6%。这说明明代
A.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B.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C.阁臣队伍稳定性特征明显D.政治制度趋于成熟
8 . 洪武年间设立的通政司,早朝时呈报的是内外章奏;午朝时呈报的是关于底层百姓阶级的臣民之言;重大或机密事件则不定时向皇帝汇报。这说明通政司
A.具备协理政务的职能B.容易造成官员专权
C.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D.便于皇帝掌握舆情
9 . 明朝内阁学士备顾问,最初多半是靠着与皇帝面对面的交谈来实现。随着皇帝日益深居简出,大臣跟皇帝的接触越来越少,内阁学士的顾问之责只能通过书面意见呈现。这种交流方式逐步制度化,内阁开始代皇帝批答奏章,即“票拟”。这反映了
A.明朝制度章程严密规范B.君主专制强化
C.内阁成为正式行政机构D.政治日益黑暗
2021-05-09更新 | 1226次组卷 | 17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