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明朝阁臣的选任,万历以前大多是通过“特简”,即由皇帝不通过吏部,或由现任阁臣们推举、或由宦官们援引、或采纳大臣们的举荐、或由皇帝亲自选拔而直接下旨的方式任命。从万历开始,多是由“廷推”产生,即由吏部会同九卿、科道推举若干名人选,再由皇帝选择点用。内阁成员产生方式的变化侧面反映出(     
A.内阁政治地位提高B.官员选拔日益公平
C.内阁掌握了决策权D.君权受到朝臣限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自票拟制度形成以来,阁票由宦官呈皇帝,皇帝应亲览亲批于章疏下发,但极难有一个皇帝做到这一点。“内阁之票拟,不得不取决于内监之批红”。为此内阁必须与宦官结成某种相容的默契,在极端情况下则会形成宦官干脆自行票拟批答的局面。这反映出明代(     
A.政治运转出现失衡B.权力重心发生转移
C.皇权进一步被强化D.内阁丧失议政功能
3 . 明代内阁大学士以皇帝名义对奏章拟作批客草稿,用小票书贴于奏疏面进星皇帝,称为票拟。皇帝如同意内阁草拟奏章,即亲自成交司礼太监以石朱笔照批于章疏下发,称为批红;如不同意,则发还内阁重拟,称为改票。这(     
A.杜绝了官员腐败B.体现了君主专制加强
C.完善了决策机制D.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皇帝不赴内阁亲视票拟,故令阁臣票拟。皇帝在内寝仍不亲视政务,则批红亦由太监代之。因此明代司礼监,权出宰相辅上。因此宦官逐渐骄横跋扈。”这表明明朝(     
A.实现了权力的平衡B.宦官专权导致皇权衰落
C.中央集权受到削弱D.中枢权力运作存在弊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代内阁虽有“票拟”权,但面见皇帝的机会不多,故难以理解皇帝的旨意,票拟也往往不合圣意,于是便出现皇帝强制大学士再拟、三拟,甚至“留中不报”“径发中旨”的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票拟权基本失效B.内阁的非正式性
C.内阁地位的下降D.君主专制的强化
6 . 有学者说:“这一权力结构变化,既反映了明初统治者力图在政治体制上扫除一切危及皇权的因素,以维护朱明皇朝统治的个人的主观意志。”由此可知,该权力结构变化是指(     
A.置军机处,行密折制度B.废除宰相,权分六部
C.组建内阁,授其票拟权D.废除行省,设立三司
7 . 张居正归家居丧期间,万历皇帝命其他内阁辅臣:“有大事毋得专决,驰驿之江陵,听张先生处分,”而万历中期以后,首辅赵志皋对皇帝说道:臣实不敢以一人自专,遇事必计议而后请行,本下必商榷而后拟票。材料所述现象说明(     
A.内阁的职责没有明确B.内阁阁臣间相互制衡
C.皇帝对内阁不再信任D.内阁权力来源于皇权
2024-03-0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雷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明朝废除丞相后,皇帝需要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成倍增加。一个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逐渐形成。此机构是(     
A.中书省B.枢密院C.内阁D.礼部
2024-03-0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寒假验收考试历史试题
9 . 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指出,河南数岁蝗旱水灾为民患,牧民者多失抚字,甚者又侵渔剥削之,而按察司官未尝有一人言者,坐视民病而不留意,何补于用?之后逐渐形成了巡按制度、督抚制度,巡按御史和督抚是中央派往地方的监察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明朝的这一措施体现出(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不断激化
C.吏治腐败导致明朝衰败D.地方官员的行政权力被削弱
2024-03-0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永乐初期,明成祖选翰林院讲读、编修入内阁,参预机务。明朝中期后,内阁兼领六部尚书,明神宗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更是权倾朝野,明朝阁臣的品级也由正五品变成了正三品。上述变化表明,明朝(       
A.中枢决策机构发生异变B.内阁地位逐渐提升
C.内阁逐渐成为法定机构D.皇权受到内阁制约
2024-03-0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开学收心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