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率队远航海外,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示中国富强”的历史人物是(     
A.郑成功B.玄奘C.张骞D.郑和

2 . 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至二十六年(1547),前往日本从事走私贸易的福建人,途中因各种原因误入朝鲜,后被解送回国者多达千人。这说明当时明政府(     

A.实行海禁政策B.放松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
C.面临严重的边疆危机D.抗倭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
2024-04-0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广东省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题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认为,郑和远航活动的性质是与私人海外贸易活动完全不同的,并非纯粹的贸易活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朱棣个人作为专制帝王的某些意愿。该学者意在(     
A.解释实行海禁的必要性B.全面否定郑和远航活动
C.强调远航活动的政治性D.抵制私人海外贸易活动
2024-01-04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明通鉴》记载:“(上)乃命和及其王景弘等……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自福州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西南洋诸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使之朝贡,有不服者则以兵摄之。”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经贸往来B.文化交流C.耀兵异域D.扩大疆土
2023-09-16更新 | 251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历史试题(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彼等(美洲人)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不杀人、捕人,不谙武器。彼等胆子甚小……鉴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

毫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此外,这里还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这里还产大量的棉花,臣以为,无须送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好价钱……

——译自[意]哥伦布《航海日记》

材料二   谓大陆人民,不习海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达伽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1)依据材料一,概述哥伦布远航的目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尝试回答梁启超提出的问题。
6 . [航海活动的变化]

材料一 中国比欧洲早了大约一个世纪,就有了大航海的尝试——郑和下西洋,不过这并没有使中国摆脱中世纪走向近代,因而在辉煌中充满了迷惘。正如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书中所说:“在 15 世纪葡萄牙航海家发明之前,这些中国船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所到之地的统治者都对之肃然起敬。如果坚持下去的话,中国人的力量能够使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文明世界的‘中央之国’。他们本应在葡萄牙人之前就占有霍尔木兹海峡,并绕过好望角;他们本应在西班牙人之前就发现并征服美洲的。”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由可靠的水手和经验丰富的能干船员操纵的三艘帆船,从帕洛斯起航。10 月中旬,他登上了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哥伦布将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世界历史的最大嘲弄之一是,哥伦布至死还确信,他已抵达亚洲。哥伦布坚持自己的错觉这一点,带来了重大结果:它鼓舞人们进一步勘探美洲,直到在墨西哥和秘鲁发现大笔财富。

——摘编自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如何理解郑和下西洋在“辉煌中充满了迷惘”。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探讨哥伦布航海的历史影响。
2023-05-1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这些是明朝军事家戚继光的著名诗句。从诗句可以看出他为巩固边疆作出重大贡献,具体表现在(     )
A.打击葡萄牙,收复澳门B.打败荷兰,收复台湾
C.重创倭寇,稳定东南沿海D.打败瓦剌,守卫北京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15世纪前期,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下列对“郑和下西洋”认识正确的有(     
①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②推动了中外交往③抵御了西方的殖民侵略④传播了中华文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 . “生我今父母。长我今疆土。 我生不逢时兮,疆土多遗倭寇侵辱……”该诗歌主要颂扬了戚继光(     
A.平定了准噶尔叛乱B.赶走了荷兰殖民者
C.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寇D.打败了沙俄侵略军
10 . 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一书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商,后之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 者。”由此可知,海禁政策(     
A.维护了政权安全B.促进了贸易流通
C.改善了民族关系D.激化了社会矛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