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捍卫国家主权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中国之教,得孔子后而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自秦以来,垂二千年,虽百王代兴,时有改革,然观其大义,不甚悬殊。譬如建屋,孔子奠其基,秦、汉君营其室。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的主要依据。

材料二   太宗曰:“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视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乱。……突厥贫弱,吾收而养之,计其感恩,入于骨髓,岂肯为患!”

——《贞观政要》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所持的理念,并说明唐太宗处理与突厥族关系时所采取的措施。

材料三   康熙帝指出:“乱则声讨,治则抚绥(安抚)”,“仰凭天道,俯惬人情,以万不得已而用兵”“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盛治之世,余一余三。盖仓廪足而礼教兴,水旱乃可无虞。比闻小民不知积蓄,一逢歉岁,率致流移。夫兴俭化民,食时用礼,惟良有司是赖。”

——据《清圣祖实录》《明清史料汇编》等整理


(3)根据材料三,提炼康熙帝的治国理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康熙帝为实现“边疆永安”而做出的努力
2020-11-25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代指蒙古诸部),使之防备朔方, 较长城更为坚固。 “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宁,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也。”从上述史料可以看出康熙帝主张
A.修筑长城,巩固边防B.修筑长城,但不劳民伤财
C.不修长城,只能施恩与周边少数民族D.不修长城,以德治民,凝聚民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诗词作为一种重要的史料来源,在解读历史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作用下表选项中对应不正确的是
事件诗歌
A平定三藩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滇平》(1681年)
B册封达赖天高大漠围青嶂,日午微风动綵旃。《塞上宴诸藩》(1681年)
C收复台湾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中秋日闻海上捷音》(1683年)
D亲征噶尔丹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瀚海》(1696年)

A.A
B.B
C.C
D.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