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74年,康熙命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铸造便于携带的轻巧大炮,他亲临卢沟桥炮场检验,赞扬“西洋炮甚利,且轻便易运”。所造350门炮在平定三藩之乱中大显神威。为嘉奖南怀仁,康熙封他工部侍郎。据史料记载,康熙帝的统治政策中也有推崇孔孟之道、程朱理学,重新提倡八股文,允许妇女缠足等内容。


(1)根据材料,你能从中获取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角度,对康熙帝的贡献作简要评述。
2021高三下·福建·学业考试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开皇之治”大事简表(部分)“康乾盛世”大事简表(部分)
开皇元年,行三省六部制。.
开皇三年,罢天下诸郡,定州县二级制。
开皇五年,诏令全国检括户口。
开皇七年,于扬州开山阳渎,以通漕运。
开皇九年,平陈,免陈朝旧境十年赋税。
开皇十二年,遣使均田。

—据《隋书》等

康熙十五至二十年,平定三藩之乱。
康熙二十三年,巡视黄河。
雍正二年,行摊丁入亩,整顿保甲制。
雍正十年,设军机处。
乾隆元年,设特科取士。
乾隆三十八年,始修《四库全书》。

—据《清史稿》等

综合材料中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康熙帝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有学者将其尊为“千古一帝”。下列有关措施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平定三藩   ②统一台湾   ③签订《尼布楚条约》   ④平定噶尔丹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③①④②D.①④②③
4 . 秦汉、隋唐、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时期,都曾出现过盛世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不出10年之内一个新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400年。汉朝在公元前后各经历约200年,全盛时管辖的人口约6 000万,足可与罗马帝国相比拟,就是从所控制地域和存在的时间上讲,两个帝国也可以相提并论,只是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下图为陕西乾县唐朝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部分)。大唐盛世,四海升平,万国来朝。该壁画展现了三名唐朝官员(左)在接见使节时的“大国外交”场景,这些使节可能来自东罗马帝国、日本(或新罗)和唐朝东北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在向唐朝的代表表达敬意。


材料三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并对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进行有效的管辖。

——部编(五·四学制)《中国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的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明初统治者在地方上采取的“大大强化了皇权”的措施。“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1684年,清朝设置的什么机构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
2021高三上·浙江·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引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康熙帝)曰: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服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雍正帝)谕内阁:中国之一统始于秦氏,塞外之一统始于元氏,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康乾盛世时期,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巩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管理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在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摘编自《清实录》、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元元之民”“莫不虚心而仰上”的原因。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角度,阐述“秦并海内”和“大一统”政体建立的意义。
(2)阅读材料二,指出康熙帝实现“边境自固”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从“幅员”角度概括康雍乾时期统治者的突出贡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康熙帝将盟旗制度推广于漠北喀尔喀蒙古及其他蒙古各部。在蒙古各部至内地的道路上设立邮站、驿站军台,“凡汗、王、贝勒过境,警晨夜,饲牲畜;商旅出其途,亦资捍卫”。实行巡边制度,每年春秋两季巡查边境哨所。这些措施
A.加强了君主专制B.促进了商帮形成
C.完善了边疆治理D.维护了蒙古传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列关于《中俄尼布楚条约》的内容和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规定了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于中国
B.规定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以东属于中国
C.中俄双方平等协商而签订的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边界条约
D.清政府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2021-06-2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朝的建立基于游牧文明征服农耕文明这样一个民族融合模式。汉族人对于满洲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诸如圈地运动、剃发易服等,都表示强烈不合作和反抗。……清王朝若没有足够的文化软实力结束基于民族冲突的动荡时局,那么经济发展、国力强大、民众富足、文化繁荣就无从谈起,其统治也很可能如元朝经过短暂的形式统一之后分崩离析……康熙帝作为统治者,在增加文化软实力的同时,还必须处理好中学与西学的关系,但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的传统和厚重的文化积淀,对康熙帝西学观的影响甚大,决定了康熙帝对待西学的态度,决定了康熙帝虽然心仪西学,但从统治出发,就不能像彼得大帝一样,全面推行西学并变革社会。康熙帝把西学局限于实用的西学观是传统的实用理性和儒家正统思想的具体体现,一方面对于维护封建统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也限制和阻碍了西学的传播和发展。

——摘编《论康熙治国与清初文化软实力》与《论康熙帝的西学观》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王朝欲构建的“文化软实力”的特点及其紧迫性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康熙帝的西学观,简析其形成的原因。
2021-05-2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

材料二   他(康熙)命南怀仁以西方“治炮妙法”,督造适用于南方山地作战的轻便火炮;平定准噶尔之战,他登高用望远镜观察地形,部署兵力,指挥军队;他邀请传教士绘制全国地图……康熙成了中国追求近代自然科学的先驱者,一位卓有成就的学者专家。康熙纵然走进了无涯学海,涉猎了新鲜的自然科学,却走不进生产关系变革的浪潮之中。

——摘编自张研《原来康熙》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秦王嬴政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
(2)指出材料二中康熙帝对待西方自然科学的态度,并解释材料中“却走不进生产关系变革的浪潮之中”的含义。
(3)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
2021-05-0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马坝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康熙帝一生的文治武功,臻于极致。阅读材料:

材料一   康熙皇帝,在清代诸帝中,是一个最喜欢研究学问的人。他非常善于学习和创新,尊重汉族文化传统。凡儒家经典,程、朱著作,乃至历代史书,研……一心想以古先圣贤及其学术来作厚风俗、正人心的工具。所用大臣多理学家,且都有卓特之行,扬名于一时。

——周谷城《中国通史》

材料二   遣侍郎苏拜至福建,与督抚及琅议善后事。有言宜迁其(台湾)人、弃其地者,琅疏言:……弃其地、其……此地原为红毛(荷兰人)所有,乘隙复踞,必窃窥内地,鼓惑人心”……拜等疏亦用琅议,并设县三、府一、巡道一,上命允行。

——《清史稿》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康熙帝尊重汉族文化传统的主要举措,并分析上述举措所起的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康熙帝在听取大臣们的建议后在台湾地区实行的措施,并分析其加强对台湾地区管理的原因。
2021-04-2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