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郑成功去世后,郑经袭承王位,他声称:“台湾远在海外,非中国版图”,背叛了其父的立场。清政府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与郑经进行了多次谈判,并作出过重大的让步,但郑经在其要求得到满足后,却一再横生枝节,制造新的障碍。郑经倒行逆施,参加了三藩之乱,给两岸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致其众叛亲离。康熙亲政前后,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缓和民族矛盾的措施,对台湾采取招抚政策,善待郑氏归诚者。施琅向康熙密陈攻台方略,分析攻台的重要性,从选将、练兵、筹饷、制器、造船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办法,又从守土、赋税、边防、后患等方面深入分析,得到皇帝的赞赏。郑经去逝后,台湾内部纷争不断,加之干旱等原因,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平定三藩之乱后,大陆社会安定繁荣,康熙帝得知郑经病逝的消息,即命施琅为水师提督,姚启圣督运粮饷,武力攻台。膨湖之战后,军前议和,郑克塽投降。台湾解放后,清廷大臣对台湾的弃留,有明显的分歧,关键时刻,康熙帝一锤定音:“台湾弃留,所关甚大,弃而不守,尤为不可”,于是,清政府在台湾设一府三县,归福建管辖,结束了台湾长期孤悬海外的局面。

——摘编自王政尧《简论清初收复台湾》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概括康熙帝决定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解放台湾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路易十四(1638—1715)只需一声令下,治国成就和过去的军事胜利一样可以迅速取得。昔日毁废荒凉的海港,现在建筑物环绕,既做装饰,又充防务。……在他的旗帜的保护下,移民从各个港口出发,前往美洲、东印度群岛和非洲海岸。与此同时,在法国本土,在他眼前,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雇佣人员成千上万,并且拥有由建筑艺术带动发展起来的百工技艺。在宫廷和首都,更加高雅精巧的技艺为法国带来过去甚至没有想到的娱乐和荣誉。文学艺术十分繁荣。鉴赏力和理智深入蒙昧无知的学校

—摘编自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

材料二康熙帝(1654—1722)多次南巡,皆“诣明陵致奠”,行三跪九叩之大参礼,亲书“治隆唐宋”来颂扬明太祖,祭拜时上至“垂白之叟”,下至“含哺之氓”,“父老从者数万人”,观者如堵,声势浩大。康熙二十三年南巡归途中,“上次曲阜。己卯,上诣先师庙,入大成门,行九叩礼。……诣孔林墓前酹洒。书‘万世师表’额。”

—摘编自《清史稿·圣祖本纪》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路易十四、康熙帝在巩固政权方面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人在思想文化领域内采取不同措施的背景及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