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康熙帝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其在位期间
①建造了颐和园的前身   ②创建“秘密建储”制
③重建北京故宫太和殿   ④修建了承德避暑山庄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5-0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2022届高三选考模拟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康熙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下列关于康熙帝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派遣满汉工匠扩建布达拉宫B.一度允许浙江“一体贸易”
C.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D.御驾亲征平定噶尔丹叛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指沙俄),较长城更为坚固”;“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据此归纳康熙帝不修长城的理由,其中不正确的是
A.与蒙古关系密切,足以防备朔方来犯B.国力虚弱,无财力支持
C.长城失去原有的防御功能D.修德安民是守国之本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康熙帝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有学者将其尊为“千古一帝”。下列有关措施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平定三藩   ②统一台湾   ③签订《尼布楚条约》   ④平定噶尔丹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③①④②D.①④②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是清朝第四位皇帝,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下列有关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②创立了秘密建储制
③建造了颐和园的前身一一清漪园   ④设立木兰围场以处理民族事务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2021-06-30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的殿试制策中,康熙帝明确表示欲探究理、数之“奥旨”,迫切需要“得而详之”。耶稣会士白晋曾有记载:“康熙皇帝终于摆脱战乱,顺利地与俄国人缔结了和约。这样一来,中国人,不论是汉族人还是满族人,都过着长期的和平生活。因此,康熙皇帝比以前更加热心地努力研究西洋科学。”但很显然,在以科举为进身之阶的士人中难觅精通数学的人才。材料反映了康熙帝时期
A.没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协助治理
B.意识到科举制度的弊端而力求改革
C.被选拔的士人缺乏研究和创造意识
D.实行“一体贸易”有利于中西交流
2021-05-12更新 | 264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1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史载,康熙三十年(1691年),八月乙未,上巡幸塞外,驻跸乌喇岱,谕扈从诸臣曰:“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下列各项中,体现“施恩于喀尔喀”的是
①多伦会盟②改土归流③征讨噶尔丹④重建布达拉宫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某校高二年级将举办“杰出历史人物”图片展。他在康熙的主要事迹栏上写下了“少年果敢,制服权臣;当机立断,平定三藩;一鼓作气,消除割据;除恶务尽,平定叛乱”,但他觉得还不能全面展现康熙帝的功绩。你认为下列主要活动可以作为图片展补充的是(     
A.修筑驰道,巩固统一B.挥师入关,入主中原
C.抗击沙俄,维护主权D.设台湾省,加强控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清圣祖康熙传》中记载:“如粮尽,则取湖滩河朔之米,何虑之有?粮虽尽,朕必啮雪穷追,断不回师。”这一记载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康熙帝
A.平定三藩B.收复台湾C.抗击沙俄D.平定噶尔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