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指沙俄),较长城更为坚固”;“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据此归纳康熙帝不修长城的理由,其中不正确的是
A.与蒙古关系密切,足以防备朔方来犯B.国力虚弱,无财力支持
C.长城失去原有的防御功能D.修德安民是守国之本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清朝康熙命钦天监焦秉贞重绘《耕织图》,在南宋《耕织图》的基础上加了《初秧》和《祭神》两幅,使之更加完整,且祭祀的“后稷神”则是历代封建王朝都认同的农业始祖。康熙的这一做法
A.描绘了安定祥和的农耕生活B.是为了展示江南经济发展成果
C.建构了满汉一家的文化心理D.主要目的是通过祭祀强化王权
2021-12-01更新 | 447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疆乌苏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康熙帝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有学者将其尊为“千古一帝”。下列有关措施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平定三藩   ②统一台湾   ③签订《尼布楚条约》   ④平定噶尔丹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③①④②D.①④②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与上述康熙诗句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平定噶尔丹叛乱B.平定“三藩”之乱
C.收复雅克萨之战D.清朝设立台湾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678年,康熙帝下令在北京开设博学鸿儒科,要内外官员推荐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人来京,皇帝亲试录用。次年春,录取了50人,这些人都是当时儒学名流,均在翰林院供职。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化解满汉地主之间的矛盾B.提高汉族地主的政治地位
C.彰显新王朝统治的合法性D.选拔德才兼备的名人名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清康熙帝多次请黄宗羲出山未能如愿,便命令当地巡抚到黄宗羲家里,把黄宗羲写的书认真抄来,送入宫内以供自己拜读。黄宗羲有所感动,他让儿子黄百家进入皇家修史局,帮助完成修《明史》的任务。这实质上反映了
A.汉族知识分子的妥协B.汉儒成为清朝的政治主导
C.反封建民主思想衰落D.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2020-04-01更新 | 202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清军对台湾已形成大兵压境的有利态势下,以郑克塽为首的郑氏集团终于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七月五日完全接受了清政府的和谈条件,放弃抵抗企图,向清政府缴械投诚。十三日,施琅率清军在台湾登陆,接管台湾全境。”这表明清政府的对台策略是(  )
A.依靠压倒性武力统一台湾
B.以政治和谈方式统一台湾
C.借助外国的武力统一台湾
D.武力威慑与政治招抚并用
2019-11-01更新 | 189次组卷 | 7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9 . 康熙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是
A.西方殖民者联合挑起民族矛盾支持分裂叛乱活动
B.中央开始设置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
C.通过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加强边疆地区的管辖
D.维护祖国统一与反对外来侵略相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
①崇尚儒家文化 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
③延揽汉族文士 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19-01-30更新 | 1679次组卷 | 20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