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康熙帝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其在位期间
①建造了颐和园的前身   ②创建“秘密建储”制
③重建北京故宫太和殿   ④修建了承德避暑山庄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5-0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2022届高三选考模拟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8世纪初,康熙皇帝决定任用传教士采用经纬度测量及三角测量法进行全国性实地测量,测绘人员分赴全国各省,举凡天下山水城廓,均收入图中,即《皇舆全览图》。康熙帝此举
A.体现了清朝文化政策开放包容B.加速了中国传统科技的转型
C.适应了巩固大一统国家的需要D.旨在推动西方科技在华传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康熙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下列关于康熙帝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派遣满汉工匠扩建布达拉宫B.一度允许浙江“一体贸易”
C.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D.御驾亲征平定噶尔丹叛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仔细研读下图并结合所学判断,这些“传教士”可能
A.在颐和园向康熙展示反射望远镜B.乘坐汽船途经苏伊士运河抵达广州
C.宣传教会从属于国家的新教主张D.携带《物种起源》等科学书籍来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康熙帝是颇有科学上的兴趣的,在位时引用西方传教士较多。然而他对于西洋人,根本上仍存着一种畏忌的心理。所以在他御制的文集里,曾说“西洋各国,千百年后,中国必受其累”。康熙帝意识到
A.在中国倡导科学知识难度大B.向西方学习是强国之道
C.西方国家具有潜在的危险性D.西学东渐动摇了传统根基
2022-03-20更新 | 243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713年康熙说:“论者以古法今法之不同,深不知历原,原出自中国,传及于极西,西人守之不失,测量不已,岁岁增修,所以得其差分之疏密,非有他术也。”康熙的这一认识
A.是“中学西源”思想的体现B.不利于学习西方先进科技
C.直接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D.充满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2022-02-18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唐山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考历史原创重组押题卷第二套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清朝康熙命钦天监焦秉贞重绘《耕织图》,在南宋《耕织图》的基础上加了《初秧》和《祭神》两幅,使之更加完整,且祭祀的“后稷神”则是历代封建王朝都认同的农业始祖。康熙的这一做法
A.描绘了安定祥和的农耕生活B.是为了展示江南经济发展成果
C.建构了满汉一家的文化心理D.主要目的是通过祭祀强化王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的殿试制策中,康熙帝明确表示欲探究理、数之“奥旨”,迫切需要“得而详之”。耶稣会士白晋曾有记载:“康熙皇帝终于摆脱战乱,顺利地与俄国人缔结了和约。这样一来,中国人,不论是汉族人还是满族人,都过着长期的和平生活。因此,康熙皇帝比以前更加热心地努力研究西洋科学。”但很显然,在以科举为进身之阶的士人中难觅精通数学的人才。材料反映了康熙帝时期
A.没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协助治理
B.意识到科举制度的弊端而力求改革
C.被选拔的士人缺乏研究和创造意识
D.实行“一体贸易”有利于中西交流
2021-05-12更新 | 264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1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史载,康熙三十年(1691年),八月乙未,上巡幸塞外,驻跸乌喇岱,谕扈从诸臣曰:“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下列各项中,体现“施恩于喀尔喀”的是
①多伦会盟②改土归流③征讨噶尔丹④重建布达拉宫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清圣祖康熙传》中记载:“如粮尽,则取湖滩河朔之米,何虑之有?粮虽尽,朕必啮雪穷追,断不回师。”这一记载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康熙帝
A.平定三藩B.收复台湾C.抗击沙俄D.平定噶尔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