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帝在出巡前曾言:“所批谕旨皆出联手,无代书之人,此番出巡,朕以右手病不能写字,用左手执笔批旨,断不假手于人。”该材料反映了清朝
A.中央决策科学高效B.医疗卫生水平低下
C.中央集权日渐强化D.官僚系统自主性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的是
A.中俄《尼布楚条约》B.中俄雅克萨之战
C.中俄《瑷珲条约》D.《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下列史实属于康熙帝功绩的是
①抗击沙俄的雅克萨之战
②派兵出征台湾,设置台湾府
③三次亲征噶尔丹,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④封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确立册封制度
⑤平定大、小和卓兄弟的回部叛乱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
2020-10-1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汪清县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4 . “上由甬道旁行,谕扈从诸臣皆于门外下马。上行三跪九叩头礼,诣宝城前行三献礼”,这是史书中记载的康熙帝于1684年第一次亲自拜谒明孝陵(朱元璋墓)的场景。据史书记载,康熙六次南巡,五次亲往谒陵,亲笔题词“治隆唐宋”。康熙帝谒陵的主要目的是
A.极力表彰明太祖的文治武功B.进一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全面强化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通过文化认同来巩固政治一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与下图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戚继光抗倭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D.左宗棠收复新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 ②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
③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 ④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01-30更新 | 548次组卷 | 16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第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调研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谕大学士等曰:朕不时观书写字,近侍内并无博学善书者,以致讲论不能应对,今欲于翰林内选择二员常侍左右,讲究文义,但伊等各供厥职,且住外城,不时宣召,难以即至。著于城内拔给闲房,停其升转,在内侍从(《清圣祖实录》卷六十九康熙十六年十月癸亥条)。该谕旨的目的是
A.选拔侍从陪皇帝作诗写字B.成立机要秘书班子,帮助皇帝理政
C.削弱丞相权力,加强皇权D.削弱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1683年,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佳音》诗中写道:“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此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应当是(     
A.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定B.清军平定噶尔丹叛乱
C.清军击败沙俄军队收复雅克萨D.台湾与大陆重归统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