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康熙第一次南巡到曲阜时,曾向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亲书“万世师表”,悬于大成殿上。这有利于
①延揽汉族文士   ②加快满族文化发展   ③缓和阶级矛盾   ④加强民族团结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022-04-3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指沙俄),较长城更为坚固”;“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据此归纳康熙帝不修长城的理由,其中不正确的是
A.与蒙古关系密切,足以防备朔方来犯B.国力虚弱,无财力支持
C.长城失去原有的防御功能D.修德安民是守国之本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康熙帝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有学者将其尊为“千古一帝”。下列有关措施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平定三藩   ②统一台湾   ③签订《尼布楚条约》   ④平定噶尔丹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③①④②D.①④②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某校高二年级将举办“杰出历史人物”图片展。他在康熙的主要事迹栏上写下了“少年果敢,制服权臣;当机立断,平定三藩;一鼓作气,消除割据;除恶务尽,平定叛乱”,但他觉得还不能全面展现康熙帝的功绩。你认为下列主要活动可以作为图片展补充的是(     
A.修筑驰道,巩固统一B.挥师入关,入主中原
C.抗击沙俄,维护主权D.设台湾省,加强控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5 . 康熙皇帝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重大活动有
①平定噶尔丹叛乱   ②设置驻藏大臣   ③设置台湾府   ④进行雅克萨之战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1-01-25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南片)普通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康熙三十年(1691年),古北口总兵请示修葺已毁长城之事,康熙帝回复:“守国之道,唯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据此可知,康熙帝不修长城的理由是
A.清朝边境非常安全B.清初民族关系融洽
C.得民心者自得天下D.避免加重百姓负担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康熙帝曾发布“容教令”,认为西洋传教士“仰蒜圣化”劳绩甚多”“无违法之事”,其传教活动“不必禁止”。康熙晚年要求传教士尊重中国人敬天、祭祖、祀孔的习俗,否则不得传教。材料说明
A.西方文化已被完全接受B.康熙帝思想保守落后
C.政治利益决定文化政策D.康熙帝实行文化专制
2020-10-23更新 | 171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钦州市、崇左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台湾历史纲要》中记载,“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从康熙到嘉庆年间,先后担任府儒学教授的36人、训导23人,台湾县儒学教谕36人、训导25人,凤山县儒学教谕34人、训导11人,全部都是福建人”。据此可知,康熙帝
A.重视对台湾的思想政治控制B.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C.以崇儒尊孔拉拢台湾的上层D.挑选全国儒学精英支援台湾
9 . “上由甬道旁行,谕扈从诸臣皆于门外下马。上行三跪九叩头礼,诣宝城前行三献礼”,这是史书中记载的康熙帝于1684年第一次亲自拜谒明孝陵(朱元璋墓)的场景。据史书记载,康熙六次南巡,五次亲往谒陵,亲笔题词“治隆唐宋”。康熙帝谒陵的主要目的是
A.极力表彰明太祖的文治武功B.进一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全面强化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通过文化认同来巩固政治一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明清时期,中央诏令沿海迁界,导致“滨海数千里,无复人烟”“内外阻绝”“商旅不通”,如图是温州各县的迁界范围示意图。关于迁界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康熙年间重农抑商政策的对外反映B.迁界令“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C.温州沿海四县迁界范围有较大区别D.扼杀了外贸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2020-07-2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