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683年,清康熙帝曾赋诗《中秋日闻海上捷音》云:“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诗。中“海上捷音”指(     
A.郑和远渡西洋B.抗击沙俄入侵
C.派遣驻藏大臣D.清军收复台湾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雍正帝接受了云贵总督鄂尔泰的建议,废土司为府、州、县。1731年,这项工作初步完成。改流的实行,清军驻防地扩大,雍正为加强对新设府县的控制,增添营汛(戍防军队)。在改流地区,废除原来土司的征收制度,与内地一样,实行按田亩征税的原则,但征收多少,又根据当地的情况来确定,一般少于内地。很多土民有了土地,大有重见天日的感觉。

——杜诗瑀《清世宗雍正传》

材料二   清朝前期大事年表(部分)

1653年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尊号
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收复台湾。
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1713年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1757年彻底击败准噶尔部
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1759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762年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材料三   清朝的所谓“开疆拓土”,就是国家对边疆地区实行行之有效的管辖。清朝政府在继承中国历代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对边疆地区行使主权,进行有效的管辖,将一个清晰完整的中国边疆展现在世界面前,在近代以前奠定了中国疆域的版图。

——摘编自成崇德《清代前期边疆通论》(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雍正时期改土归流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土归流产生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清朝“开疆拓土”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开疆拓土”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这是乾隆皇帝的御制诗,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是
A.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发展潮流
B.阻碍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C.抑制了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
D.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安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