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明代《苏州府志》记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日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材料反映了明代
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B.民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D.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
2020-04-27更新 | 195次组卷 | 33卷引用: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题1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雍正时有人说过:“商人积丝不解织,放与农家预定值;盘盘龙凤腾向梭,九日辛勤织一匹。”苏州道光二年一个碑文上写道:“查民间各户,将经丝交织机匠工织”。各户把经丝等原料及一些工具交给机匠织造,回收成品,机匠“计工受值”。这表明,当时中国
A.手工业技术水平高超分工细致B.已出现大量集中生产的手工工场
C.商业资本的规模比较庞大D.存在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化
2020-04-13更新 | 1017次组卷 | 18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
A.出现了不少商业繁荣的城市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制瓷业中出现很细的技术分工D.纺织业雇佣关系的出现
5 .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B.“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C.“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之廛”
D.“借间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2020-01-09更新 | 703次组卷 | 68卷引用:2011-2012学年吉林省龙井市三中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
6 . 明朝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至康熙六年,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这些现象表明,明清时期江南地区
A.私营手工业占据主体
B.新生产关系出现萌芽
C.小农经济的加速解体
D.机器生产大规模出现
7 . 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景德镇……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材料说明当时
A.景德镇制瓷行业开始兴起
B.民营手工业产品占领整个市场
C.景德镇全员参与陶瓷生产
D.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
2019-09-12更新 | 267次组卷 | 33卷引用:吉林省梅河口五中2018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明朝中叶以后,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都未能形成扫荡旧经济基础的强大力量。其根本原因是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入B.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
C.中国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D.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