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辛亥革命时期一些知识分子汲取了王夫之“天下之大防二:中国,夷狄也,君子、小人也。”的民族观,形成了以“排满革命”为号召的资产阶级民族思想,这种思想逐渐上升为近代爱国主义思潮。由此可知,王夫之的思想
A.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B.推动了儒学在近代继续并有新发展
C.对近代民族思想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D.对辛亥革命的爆发产生了重大影响
2022-01-14更新 | 371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潼南实验中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国自古就有“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但明朝的廷杖制度打破了该传统。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就廷杖制度发出了“为人君者毁裂纲常之大恶”的感慨。这表明王夫之
A.强烈反对封建君主制度B.试图打破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
C.主张构建新型君臣关系D.没有能够跳出传统儒学的框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王夫之认为,并不存在包容“气”(物质)的虚空,而是虚空本身即是“气”的一部分,一切不过是“气”显隐状态的区别,一物之生是“气聚”,一物之亡是“气散”。王夫之这一思想
A.继承了朱熹的世界观B.是新生产关系在思想领域的反映
C.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D.体现了人类的理性追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