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1 . 据史书记载:万历年间,浙江嘉兴府崇德县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其就募者,类赤身亡赖……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该材料可以说明
A.官营手工业丧失了主导地位B.万历年间中国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民营手工业中出现细密分工D.封建政府鼓励发展民营手工业
2 . 景德镇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瓷都。明万历年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主要表明
A.私营手工业中产生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B.私营手工业生产规模超过官营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技术水平被私营手工业超越D.官营手工业生产逐渐走向商品生产化
3 . 下列明清时期的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当时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A.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B.金属货币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
D.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4 . 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浚削(剥削)之余,市腾踊(积压)之料。材料反映出影响新经济发展的因素是
A.自然经济占主导B.封建制度的落后
C.机户们不守信用D.地方官府的勒索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的几大要素:一是社会化大生产;二是技术推动;三是充分的商品化经济;四是本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有自己的土壤。明清时期“中国除了技术不够发达外,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所需的物质条件都已具备。”


据材料并结合明清时期中国的社会状况,论证上述观点。(对材料中的观点赞成、反对或其它观点均可,应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17-05-04更新 | 946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明代后期在景德镇的部分民窑中出现了“工兴则挟佣以争,工毕则鸟兽散”的现象,这说明当时的私营手工业
A.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
B.生产规模不断地扩大
C.孕育着雇佣劳动关系
D.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
2017-05-02更新 | 325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在解释明清江南经济发展时提出“内卷化”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在小农经济的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事实下,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个体中单个人的劳动效率一直得不到有效提高。这种“没有发展的增长”可以用来解释
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
B.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转型
C.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迟滞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2017-04-15更新 | 108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遂宁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学段历史试卷
8 . 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趋向的变异,被称为“近代的前夜”。这些“变异”的表现之一就是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B.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C.工商市镇纷纷涌现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9 . 《苏州府志》记载:“”邵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这种生产方式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
A.重本抑末思想的影响B.外国资本的入侵
C.闭关锁国政策的制约D.封建制度的阻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代蒋以化《西台漫记》中记载:“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材料中反映的经济新现象是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大户小户相互依存
C.丝织部门分工细致D.机器生产成为新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