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   
A.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C.手工业作坊增多D.出现雇佣关系
2020-05-12更新 | 218次组卷 | 1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1
2 . 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A.④①②③B.④①③②C.④②③①D.②④③①
2020-03-07更新 | 640次组卷 | 64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墨子》

(1)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其特点是什么?

材料二、、嘉靖以后,苏州堪称天下第一雄郡。在周围长达40里的城区内,东部是以手工业生产为主的手工业区,西部是以商业为主的商贸区。在东区,“半城大约机户所居”,这里“比屋皆工织作”,“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构成了一个丝织商品生产的新天地。

(2)材料二中的“新天地”是指什么?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苏州出现这种“新天地”的原因。

材料三:

今夜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宋王安石《商感》

(3)从材料中你能看出哪些历史信息?(归纳为三点)面对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唐宋政府依旧实行什么经济政策?

材料四::“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五:“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4)从材料四到材料五反映了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六:因清政府担心“洋船至宁波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粤省之澳门矣”。故于乾隆二十二年下令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贸易。乾隆五十七年,英国派使团来中国,要求建立“充分的外交关系”。英使所提出的要求,遭到拒绝。乾隆帝在给英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梁廷楠《粤海关志》

(5)材料说明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上实行的是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实施这一政策的原因。(归纳为三点)

2017-04-14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一3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历史(文)试卷
5 . 明代手工业者一律编入匠籍,隶属于官府,世代相袭,实行轮班或住坐为国家服役。(明)嘉靖四十年(1562)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匠籍的这些变化
A.客观上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B.根本原因是工匠的反抗斗争
C.反映了明清时期手工业走向衰落
D.说明了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6 . 据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说“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芜湖县志》记载明嘉靖(公元1522 —1566年)年间,徽州巨商阮弼经商于芜湖,设“染局”,雇工达千人。这些记载说明16世纪的芜湖
①浆染行业处全国领先地位 ②沿长江最发达的工商市镇
③自然经济解体程度已经很高 ④局部区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7 . 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苏州
A.饥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地方官员与商人相勾结欺压百姓
D.大量使用机器使工人失业
2016-01-18更新 | 244次组卷 | 20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