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发达的古代农业 > 小农经济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61 题号:4959419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墨子》

(1)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其特点是什么?

材料二、、嘉靖以后,苏州堪称天下第一雄郡。在周围长达40里的城区内,东部是以手工业生产为主的手工业区,西部是以商业为主的商贸区。在东区,“半城大约机户所居”,这里“比屋皆工织作”,“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构成了一个丝织商品生产的新天地。

(2)材料二中的“新天地”是指什么?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苏州出现这种“新天地”的原因。

材料三:

今夜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宋王安石《商感》

(3)从材料中你能看出哪些历史信息?(归纳为三点)面对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唐宋政府依旧实行什么经济政策?

材料四::“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五:“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4)从材料四到材料五反映了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六:因清政府担心“洋船至宁波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粤省之澳门矣”。故于乾隆二十二年下令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贸易。乾隆五十七年,英国派使团来中国,要求建立“充分的外交关系”。英使所提出的要求,遭到拒绝。乾隆帝在给英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梁廷楠《粤海关志》

(5)材料说明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上实行的是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实施这一政策的原因。(归纳为三点)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南方土地肥沃,水道交错,便于灌溉,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农作物生长,还有丰富的资源。随着南方地区的不断开发,适应水田生产的工具不断被创造出来。东晋南朝时,牛耕技术在南方逐渐普遍,唐代发明了曲辕犁。从东汉末年开始,北方黄河流域屡遭战乱,而且战争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破坏力强,使北方经济屡次遭到严重摧残。而江南地区相对安定,接纳了大量的北方流民。安史之乱后,北方人口大量南移,使黄河流域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由战乱前的60%下降到37%,长江流域首次成为中国人口的重心。人口的大量增加为江南经济注入新的力量,江南经济突飞猛进,迅速超过了北方。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三   中国历代王朝一贯奉行的重农抑商政策是从东周时期开始的。这个政策产生以后,便成为后世历代相沿的传统。重农与抑商,并不是两个互相分离或各自孤立的政策,而实是一个政策的两个侧面,两者是相互成为条件的;重农是为了彻底抑商,抑商是为了确保重农,彼此是缺一不可的。

——摘编自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2019-04-29更新 | 7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梅戏天仙配有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   顺治末年(1660年左右),清政府下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船只悉行销毁,不许片板下海。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的主要经营形式是什么?
(2)材料一中农业的主要经营形式有什么特点?
(3)材料二反映清政府什么政策?这种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有怎样的消极影响?
2020-06-11更新 | 4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有以农立国的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到今天,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耕织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下图为康熙命画家重新绘制的该作品的局部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

材料二   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政府实行的什么经济政策?最早提倡此经济政策的是谁?推行这种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这种政策会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2020-06-15更新 | 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