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台湾高山族耕田图



(1)材料一所反映的耕作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材料二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材料三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摘自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稳定小农”,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长期以来实行什么经济政策?你如何看待这一政策?

材料四 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明)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方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


(4)根据材料四,指出“暑袜店”店主与制袜“合郡男妇”之间是什么关系?由此反映了明朝中期经济出现了什么新变化?

材料五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清王朝),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5)材料五中的“时势”是指什么?“人为地隔绝于世”反映了当时清政府怎样的经济政策?
2020-07-2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福清市2017-2018学年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