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明神宗实录》记载:“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反映了明朝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手工工场规模大
C.经济作物品种繁多D.江南地区的多种经营
2 . 据宋人《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即早辰桥、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以至杂作人失,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竹木作料,亦有铺席,砖瓦泥匠,随手即就。材料反映出宋代的民营手工业(  )
A.开始出现明显的行业分工B.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加强
C.以家庭手工业为主要形态D.出现以雇佣为特征的个体生产
2018-02-14更新 | 189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5届江西遂川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3 . 佛山《梁氏家谱》中记载:“明宣德四年,祖庙门前明堂狭隘,又多建铸造炉房,堪舆家言,玄武神前不宜火炭,慧遂与里人霍佛山浼炉户他迁。”由此可见当时佛山(   
①居民仍有宗法观念     ②铸造业兴盛     ③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④居民重视风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 . 梁柏力在《被误解的中国》中认为“江南是明清时期中国原始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与此论断最相符的是江南地区的工场
A.出现了雇佣的生产关系B.分工极为细密
C.雇主拥有雄厚的资金D.原料特别充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清时期,苏州、杭州和景德镇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共同标志是( )
A.“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出现B.行业分工和生产过程的分工非常细密
C.官营手工业占据优势,迅速发展D.商品生产过程中劳资双方雇佣关系的确立
6 . 明清时期出现的雇佣劳动关系与租佃契约关系相比较最突出的特点是(        )
A.雇工与雇主之间没有契约关系,身份更为自由
B.有利于雇工与商品经济发生关系
C.更有利于提高雇工的生产积极性
D.有利于雇工在支配产品方面拥有更大的发言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史料记载:明朝时,苏州、扬州、临清等地“从事于商贾技艺、游手游食者十而五六”。这一现象反映出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流离失所B.北方人民大量向南方迁徙
C.人们就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D.战乱带来社会经济凋敝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