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从很多方面来看,宋朝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宋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二   “圣人坚揽定趾以救天地之祸,非大反孤秦、陋宋之为不得延,固以天下为神器,毋凝滞而尽私之……天地之产,聪明材勇,物力丰犀,势足资中区而给其卫。圣人官府之,公天下而私存,因天下用而用天下。故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王者无私以一人治天下,’此之谓也。

“是故因亦一道也,革亦一道也。其通也,时也;万古不易者,时之贞也。其塞也,时也;古今殊异者,时之顺也。”

——摘编自王夫之《宋论》《黄书宰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科技文化角度说明“宋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王夫之的政治、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2021-04-2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孟子位居“亚圣”,对儒学发展影响重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学说的主要出发点在人的本性是善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本来人人都有的,这是天生的仁、义、礼、智的根苗。因此,国君要把本性中的“善”加以推广,也就是推行“仁政”,实行“王道”。

——摘编自杨 宽:《战国史》

材料二   洪武二十七年(1394),朱元璋命人编《孟子节义》,被认为有碍尊君的85章文字全部删除。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为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之视君如寇雠”。删去部分占全书近1/3。

——王家范等编著:《大学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孟子的思想。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分别阐述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对孟子思想的发展。
2020-07-14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学考)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材料二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

材料三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 名王峻其法而严其刑也……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也。

材料五:“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六: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已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船山遗书》


(1)指出材料一、二、三、四分别属于哪个思想流派?材料一、二、三、四的思想主张是围绕当时的哪个中心问题提出的?
(2)材料五和材料六分别出自哪位思想家?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两位思想家怎样的思想主张?
2020-05-2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江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明清时期的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但仍是中国政治和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可以从不同领域进行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摘自顾炎武《亭林文集》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摘自王夫之《思问录》

材料二元明以来边疆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明朝中叶以后,开始逐步改土归流——把土司改为中央政府委派的流官。土司苛索花样繁多,土司家婚丧、寿诞、生子、盖房、过节都要征派。地处边隅的土司,“无事近患腹心,有事远通外国”,致使西南边疆的统治十分不稳定。清世宗任命鄂尔泰为云贵广西三省总督,进行改土归流。在改流地区,设置了与中原地区同样的府、州、县及镇、协、营、汛,派驻官兵,并着手改革许多落后的剥削方式及陋规恶习。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土归流”的含义及其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