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这一思想体系不断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材料二: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气之阴与阳不断地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家所制定为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材料三: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帝王选中儒家,经历上千年的时间,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

--任继愈《儒家与儒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
(2)材料二中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夫之反对理学的依据是什么?请以其同时代的一位思想家的观点为材料二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提供证明。
(3)根据材料三,列举史实说明从儒家思想到“儒教”的两次改造。试分析这种改造的历史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

——《朱子语类》

材料三   万历47年,王夫之生于衡州府,父王朝聘饱学鸿儒,毕生研究《春秋》晚年授夫之。崇祯11年,夫之到岳麓书院,师从吴道行,吴教以湖湘学统中济世救民的基本脉络,湖湘家学、朱张之道,夫之成为湖湘文化集大成者。顺治3年,举兵抗清失败后,夫之在石船山下著书立说与清廷作道德抵抗、拒不出仕。其经世致用哲学观,开创了理学与经世致用结合的务实学风,是湖湘文化的一大转折点。他一生以“六经责我开生面”自期,对传统学术文化发展,作出了创造性贡献。船山学说得到大湖之南士人高度尊崇,成为显学和湖湘文化重要底色,对近代湖南产生了深刻影响。1985年,美国评出世界八大哲学家,其中四位唯物主义哲学家是:德谟克利特、王夫之、费尔巴哈、马克思,其学术遗产成为人类共同的思想财富。

——摘编自《纪念王船山—船山学说是重要的湖湘文化底色》


(1)材料一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董仲舒提出这一思想主张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朱熹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理学的贡献。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夫之的船山学说与宋明理学的不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