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据《苏州府风俗考》记载,明朝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材料中反映出当时苏州的情况有
①工匠技术水平高       ②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       ③存在失业现象     ④实行计时工资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 . 从经济角度看,明朝时中国出现向工业文明演进趋向。下列选项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
B.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时受值”
C.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D.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
3 . 清朝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其中的“机户”和“机匠”之间的关系应是
A.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B.基本上是纯经济关系,属于雇佣关系
C.地主与农民的关系D.相当完善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
自耕农和地主佃农工场主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24%36%30%10%


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       
A.唐代关中地区B.宋代太湖地区
C.明代苏杭地区D.清末广州地区
5 . “锦上添花”、“丝丝入扣”等成语都是对中国古代纺织工艺的赞誉。下列对古代纺织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A.商周时期丝绸产品远销欧洲B.唐代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
C.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D.清朝官营手工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7 . 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A.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C.“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D.金属货币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2014-07-14更新 | 120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卷
8 . 关于中国古代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说法错误的是
A.明代中后期产生
B.是指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C.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
D.清朝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增多,地区更广,发展迅速
9 . 施复夫妇开设的机房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体现,主要是因为
A.机房生产规模扩大B.机房中分工比较细
C.机房中使用雇佣工人D.机房产品投入市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