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   明代冯梦龙的小说《警世通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宋小官团圆破毡笠”。主人公宋小官被嫌贫爱富的岳父母抛弃,夫妻被迫分离,穷困潦倒。后来通过做生意,逐渐积累了巨额资金,就在南京凤仪门内,买了一个几十间房屋的大宅子,接回了苦苦等待的妻子。然后又和大多数商人一样,置买大量土地,依靠收地租,过上了富足悠闲的生活。

材料三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主人公通过什么方式摆脱了穷困潦倒的境遇?宋小官大量买田置地,是因为当时政府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
(3)根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主要观点,分析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 . 明末清初,男性文人笔下出现了一大批勇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她们或满望爱情大胆追求,或山河且变誓死死守节。同时,女姓作家亦显露出不同以往的平等意识、自我关怀乃至优于男性的家国情怀。这一现象
A.折射出社会转型的趋势B.体现了男女平权的发展
C.得益于女性经济的独立D.反映出自我意识的觉醒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明清《江宁府志》载:“机户不得逾百张,张纳税当五十金,织造批准造册,给文凭然后敢织。”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明清工商皆本思想受到压制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
C.为限制西方殖民而闭关锁国D.资本主义萌芽侵蚀传统经济
4 . 明后期,在商品经济特别发达的江南地区城镇的丝织业等行业里,出现了商人把大量资金投入丝织业生产的新动向。这一“新动向”(  )
A.使江南城镇发展居明朝之首B.打断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执行
C.促使中国丝织产品走向世界D.有利于新的经济因素的出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马克思《资本论》中说:“资本主义以前的、民族的生产方式具有的内部的坚固性和结构,对于商业的解体作用造成了多大的障碍,这从英国人同印度和中国的通商上可以明显地看出来。”这种“内部的坚固性和结构”对明清时期中国的重要影响是
A.促使传统经济结构变动B.产生明清进步思想
C.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D.冲击君主专制政体
6 . 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认为“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这样的思想,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直接影响是
A.农民购买力下降,市场狭小
B.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不利于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D.有利于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乾隆以后,一些经营地主和富农,或利用自己的土地,或租种别人的土地,大规模的用无田农民从事各种经济作物或粮食的生产,获取利润。这些地主和富农与他们请用的农民“同桌同吃,无主仆名分”。这一现象表明
A.当时农村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存在B.明清时期农业生产获得长足发展
C.在清中期以后开始出现货币地租D.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促进农业发展
2020-05-10更新 | 144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6-2017学年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周测(2.14)历史试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醒世恒言》叙述: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油漆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居为大地主。又有苏州王宪,出身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了一个玉器店铺,更富裕了。

材料二 《郑氏规范》介绍,大地主郑氏家族的条规规定:“佃人用货币折租。”

材料三 《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翰的祖先在成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忻织泞布精良,每下一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由于市场和规模扩大,张瀚遂雇佣附近无业的游民工匠采取“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方式组织生产,工匠工钱支付方式或“计日授值”或“计工授值”。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明朝什么社会经济现象?
(2)材料中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几种?据此分析上述经济活动对明朝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3)哪一种经济活动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流?为什么?
9 . 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工业文明的倾向。这种变异的实质是
A.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B.新的经济因素产生
C.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D.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10 . 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     
①流动人口众多②制瓷业发达   
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021-05-20更新 | 167次组卷 | 51卷引用: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