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明代松江地区农家收支情况如下表所示,对下表中的现象解读最合理的是
明前期明中后期
东部西部东部西部
收入7.5两62.5两35两80两
支出21.88两68.65两31.25两74.6两
收支相抵—14.38两—6.5两+3.75两+5.4两
A.松江地区实现了均衡发展
B.引进作物新品种提高了粮食产量
C.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质变
D.市镇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2021-06-01更新 | 1245次组卷 | 2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扬州大利首推盐,女懒男奢两弊兼”、“犹恐千金挥不尽,又抬飞轿学盐商。”这是清代竹枝词中对扬州的描写,扬州在清代有独特的地位。清代扬州府共出348名进士(为各州府平均数的3倍左右),其中一甲进士11名。道光中叶,京城流传着“苏州出状元,扬州出尚书”之美誉,扬州还有相当著名的“三把刀”,指的是厨师、理发和剃脚匠。如剃头铺,扬州城内约有“三数百家”,“求条签去修个脚、嗅袋烟来剃个头,”“等戏开台先排凳,看汪班内老名优,”这描绘的就是贩夫走卒的休闲生活。

——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结合所学,以清代扬州发展为主旨,自拟题目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对上述材料进行解读。
要求: ①题目自拟;②结合史实、论据充分、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