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某学者在评论某一事件时,认为该事件“第一次向世界表示中国人纯洁的道德心和反抗侵略的坚决性,一洗多年来被贪污卑劣的官吏所给予中国的耻辱等”。这一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B.金田起义
C.洋务运动D.中法战争
2 . 下表反映了英国东印度公司运销的中国茶叶在广州出口茶叶总量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英国东印度公司(     

时间

1770年

1780年

1790年

19世纪初

所占比重

33%

54%

74%

80%

A.逐渐控制中国茶叶出口B.推动了中国茶叶商品化
C.垄断了茶叶的国际市场D.依靠茶叶得到迅速壮大
3 .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由此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图是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思维导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林则徐虎门硝烟是战争根源B.英国工业革命成效不明显
C.英国发动这场战争是必然的D.中国推行积极的贸易政策
4 . 清政府曾规定,千文制钱合银1两,故银1两兑换钱超过1000钱即被称为“银贵钱贱”,反之则为“银贱钱贵”。据此判断,图中1790年之后银钱比价走势出现的主要原因应是(     
A.康乾时期推行的赋税变革B.鸦片输入引发的白银外流
C.闭关锁国导致的贸易逆差D.中外条约规定的战争赔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33年,英国对华茶征收96%至100%的进口税,1834年提高到100%至300%,到1840年时,英国对华征收关税种类增长到1146项。英国的这些举动旨在(     
A.推行贸易自由政策B.巩固对华贸易的顺差地位
C.逼迫中国开关通商D.扭转对华贸易的不利局面
6 . 1838年,黄爵滋上奏:“臣窃见近来银价递增,每银一两,易制钱一千六百有零,非耗银于内地,实漏银于外夷也。”这一现象(     
A.引发了鸦片战争B.激化了社会矛盾
C.打破了闭关锁国D.促进了中外贸易
7 . 1793年,马喝尔尼带着大批“奇异之物”来到中国,要求“驻使”“通商”,自由往来等。但乾隆皇帝和大臣,仍把英国看作是“蛮夷之邦”,用“驾御外藩之道”应对。最终,中英双方最初的接触不欢而散。这体现了清王朝(     
A.海防意识的强化B.社会经济的高度发达
C.朝贡外交的僵化D.统治阶层有先见之明
8 . 鸦片战争结束后,道光帝仍不知道英国位于何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兵部尚书沈兆认为:“只要等到11月,洋人战舰就会在海河上被冻住,到时我军必胜”;山西道御史朱潮上奏说:“派水性好者,携带锥子,钻到水下凿沉夷船”。由此可见,当时清朝统治阶级高层(     
A.抗争与革新B.妥协与退让C.自强与排外D.封闭与愚昧
9 . 19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新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市场,开拓更为广阔的殖民地。据此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是(     
A.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B.对商品市场和原料市场的渴求
C.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发展落后
10 . 18世纪末,铜钱(文)与银子(两)兑换比例为800:1;到了19世纪30年代,兑换比例为1700:1。这一现象表明(     
A.清朝对外贸易处于出超状况B.鸦片走私危害社会经济
C.清朝政府财政收入增加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