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下表为1765-1789年英国对华贸易数据变化表(单位:银两)。它反映出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急于在中国拓展贸易市场的动机是(     
年份输入中国之贸易额自中国输出之贸易额
1765~176911929151190619
1770~177414664662119058
1775~177912474711968771
1780~178413019312083346
1785~178936127635491508
A.掠夺中国原料B.扭转贸易逆差
C.倾销英国商品D.推进贸易自由
2 . 下表所示为道光十八年(1838年)四月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九月游(流)民大事记,这反映出当时(       
年月原籍流向性质谋生方式及生活状况人数
1838.4四川、湖北、贵
州、广东
云南、广西流民结为兄弟,抢劫、盗窃,地方官畏之四五人一伙
1839.10云南游民、客民结土匪,强抢杀伤获人犯200多人
1840.7湖广四川游民聚众行劫,官莫可如何
1840.7广东、福建江西游民武装贩烟约3万人
1840.9湖北流民无衣无食8万多人
A.政府放松社会控制B.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C.统治危机日益凸显D.西南出现边疆危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夕,英国政府认为深入中国本土风险过多,“暂取沿海各海岛之事”较为可行。外交大臣巴麦尊向义律指示战争部署的信件称:“立刻封锁广州与白河或北京诸河,占领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岛,或厦门镇,陛下政府还打算立刻开始捕捉,并扣押海军所能够弄到手的一切中国船只。”战争期间,英军“所至六七省,攻陷城池,如入无人之境,且其所陷之地,旋据旋弃,不敢远离船舰,深入腹裹”。这种与古代中国历代国内战争迥异的战略战术使英军虽远离本土、兵力有限,仍能反客为主,取得战争的主动权。

——摘编自林庆元《论清政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战略战术》


材料二
下表为清末与民国初年历史教科书有关鸦片战争内容的记录:
清末民国初年
190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以       片”“    攻”“    战” 等为题来讲述鸦片战争。如写南京议和:“复 用伊里布、琦善驰援请和,遂令噗鼎查于江宁为盟书。其略曰:中国焚英鸦片,偿银二千六百万两,以广州、上海、福州、宁波、厦门为英国交易之区,香港永归英国。中英官吏,以同等交接。”这里也只是简要地介绍了《南京条约》  的内容1913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教科书《新制本国史》,对鸦片之战争写道:“道光时申禁,英商勾结内奸,百计私售。宣宗命林则徐赴粤查办,以兵吓英商。战争爆发,清战败,签订条约,割地、赔款、五口通商,法美俄等国,皆援例缔约交涉始多,而鸦片之流毒遍于中国矣。”这里对鸦片战争的叙述,有两处变化:一是在中外条约上,还提到了法国、美国与中国订约。二是在鸦片战争的影响上,注意到鸦片战争未能禁止鸦片,以至于鸦片流毒中国

——整理自刘超《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军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采取的战略战术方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初年中国历史教科书与清末教科书关于鸦片战争叙述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