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期间,中英已交战两年,道光皇帝还不知道英国在何方,竟然提出“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许”“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可通”“与俄罗斯是否接壤”等问题。这主要反映了
A.道光皇帝地理知识匮乏B.清朝统治集团愚昧无知
C.地理知识决定战争成败D.中国在战争中失败的根源
2021-09-30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鸦片战争后,出于策略需要,领事裁判权这项侵略要求在英国对华总战略中并未列入首要的解决目标。但清朝官员率先提出主动出让,目的是想尽快摆脱涉外纠纷的麻烦,于是有了“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事件,应明定章程,英商由英国办理,内民由内地惩办”的条文。这一事件表明清政府
A.没有突破闭关锁国束缚B.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C.积极主动融入近代外交D.法律制度建设严重滞后
3 . 一般来说,英国把“鸦片战争”叫作“英中战争”。英国历史承认,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并逼迫中方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是,这几乎不会在英国的基础教育体系中出现。“鸦片战争”隶属于“大英帝国史”或“19世纪史”,是一笔带过的部分。这表明
A.中英学者缺乏应有的沟通
B.挖掘史料有助于消除偏见
C.英国的基础教育体系落后
D.官方意志影响历史的认知
4 . 《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这场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1843年与1858年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货物单位1843年税率%1858年税率%
棉花6.545.72
印花14.254.98
袈裟布10.684.98
棉纱6.944.86

A.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B.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C.中国降低进口洋货税率D.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激增
6 . 《清仁宗实录》卷十一载:咸丰初,晋商摊派捐输繁多,朝廷并给与捐输的晋商虚职官衔。1851年,榆次晋商常怿通过捐输获得“诰封武德佐骑尉从五品武官散阶”。之后,常家捐输频繁,朝廷封赏不断。这种做法旨在
A.弥补清政府的国库亏空
B.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
C.抵抗西方列强侵略
D.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
7 .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规定“外国人等不准私带外国妇女进入广州,胆敢冒犯,立即停止通商”。到1847年,“在中国的土地上,白种的妇女可以陪着他们(中国人)一起走路”。这一变化反映出鸦片战争后中国
A.夷夏观念受冲击B.伦理道德的沦丧C.男女平等已实现D.外交主权的丧失
8 .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这表明西方列强破坏了中国的
A.司法主权B.关税自主权C.贸易主权D.外交主权
2017-11-20更新 | 173次组卷 | 30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国近代有一不平等条约规定:“凡英民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即领事)处投禀,事官先行查察……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者,管事官均应听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该条款规定,使中国丧失了什么主权
A.司法主权B.贸易主权
C.关税主权D.领土主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