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1 . 《青浦县乡土志》记载:“清末民初之际,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又昔之所未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鬻贩营生而奢华渐启,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矣”。这说明(     
A.上海引领社会风气B.欧风美雨解构传统
C.传统价值荡然无存D.世风人心向往古道
7日内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5届四川省巴中市高三上学期““零诊”考试历史试题
2 . 礼仪

材料一   中国古代重视国家礼仪,政府对各种礼仪的内容都有统一要求,抑制了仪法多元各行其是的现象,《史记》记载西汉初年朝廷上“群臣饮酒争功”,刘邦命叔孙通制订了朝拜礼仪,后来进行岁首大典时,“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敬酒)”,刘邦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在中国影响下,古代东亚地区事实上也形成了一个“礼文化圈”。

——摘编自胡新生《礼制的特性与中国文化的礼制印记》等

材料二 《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等国要求按条约规定及国际惯例,派使节觐见清帝呈递国书,但此后十几年清廷一直阻止使节觐见。1873年,外国驻华公使向清廷发出照会,要求觐见同治帝。随后围绕礼仪问题几经交涉,最终商定公使以鞠躬礼觐见。以下是描述觐见的两则笔记:

(1)依据材料一,概述中国古代国家礼仪的作用。
(2)材料二两则笔记记述的场景是否可信?请说明理由。
2024-04-10更新 | 232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3 . 如图出自英国人伯纳德于1845年伦敦出版的《复仇神号亲历记》,其被收纳进中国近代史学者张海鹏编著的《简明中国近代史图集》,并配以文字:英军占领广州期间到乡下劫掠的情形。该图片(     

A.为侵略者记载史料价值较低B.作者意在抨击西方殖民侵略
C.直观地再现了历史事件原貌D.有助于厘清历史事件的性质
2023-11-11更新 | 374次组卷 | 10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棉花和棉纺织业

材料一   元明以前中国的主要衣用植物是丝、麻、葛类,明代(大学衍义朴)记载:“汉唐之世,远夷虽以木棉入贡、中国未有其种……宋元之间,始传其种入中国。”北宋时期,福北、广东一带棉花种植已十分发达,北宋《文昌杂录》称“闽岭以南多种木棉,土人竞植之”。南宋传到江浙一带,元代的江西、江浙等行省都有种植。到了明代棉花已经在北方黄河流域大量种植,徐光启《农政全书》称,棉花“宋末始入江南,今则遍及江北与中州(今河南一带)矣”。

——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的输入破坏了中国家庭手工业,尤以棉纺织手工业最为典型。当英国的棉纺织业进入到机器生产阶段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竞争力便相形见绌。因为洋纱便宜,许多农民购买洋纱代替土纱进行手工织布。1894年,闽粤地区的手纺业“已有如风流云散”,“觅一纺纱器具而不可得”。洋布在中国的销量也越来越多,缓慢地克服了小生产者的顽强抵抗。洋纱洋布已经逐渐由沿海向边远腹地扩散。19世纪60年代,洋纱在中国土布生产中的使用率只占0.56%,90年代上升到18.94%。洋布在中国年用布总量中的比重,也从60年代的3.2%上升到90年代的13.39%。

——摘编自赵津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在下图中用“→”描绘出棉花在中国传播的路径,结合所学,分析棉花引种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晚清时期中国传统棉纺织业的变化并作简要评价这种变化。
2024-03-1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景山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清政府和英国有关鸦片战争的描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来源战争名称条约内容
英国方面通商战争争取外交平等权
清廷方面鸦片战争侵犯主权
A.不同的描述体现事件的不确定性B.不同立场影响对事件的描述
C.史料来源直接决定事件的真实性D.不同史料对事件的记载不同
2024-05-21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八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据《山西外贸志稿》记载:清光绪年间,山西省交城县是有名的毛皮集散地,毛皮加工业发达。其中“交字毛”品质优良,出产量大,蜚声海外。洋行及买办纷至沓来,竞相搜购攫取,将收购的大量皮毛输往天津口岸出境。这说明该地区(     
A.经济形态发生转变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
C.商品结构的多元化D.传统手工业与世界市场紧密联系
7 . 《津门杂记》记载:“自西洋通款,各国来津贸易者既伙,议准于距城五里之紫竹林地方设立关榷,建造房屋,中外互市,华洋错处,轮船懋迁,别开生面,为北洋通商要地,由是益臻繁盛,焕然改观。”这一记载揭示的主题是近代中国(       
A.列强租借势力的扩大B.沿海城市的半殖民地化
C.对外开放程度的提升D.开埠后口岸商业的发展
2023-12-2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青桐鸣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经历过鸦片战争的魏源,曾用“粤东之役”来称呼鸦片战争。王茂荫在奏稿中记载道:“往年辛丑(1841年)之役……不崇朝而尽溃。”“鸦片战争”在1840年后的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遵循的正是这样的命名规则。1920年之后中国历史文献中才有鸦片战争的记载。对鸦片战争命名的变化反映出(       
A.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深远B.国人对鸦片战争的认知逐新加深
C.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艰难D.“向西方学习”的社会成效显著
9 . 1872年的《南海县志》记载:“1841年5月28日、29日,英军分扰三元里等处,民众愤甚。30日,英军大至,前来报复,民众十余万人与之战,歼敌数百人。31日,民众继续战斗,余保纯(广州府知府)前往劝谕,民众才离散。”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①县志对还原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②清政府彻底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③民众支持清政府抗击英军的斗争④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具有自发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4-24更新 | 184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10 . 据《广东军务记》记载:“初九、初十日,逆夷又往三元里及萧冈各乡,复行扰害。由是乡民共愤,鸣锣聚众,杀死逆夷六、七人,余逆脱回……十一日,乡民仍鸣锣传递,富者捐资,贫者出力,备乃器械,持乃糗粮,响应风从,不谋而合者遥遥百有余里,聚至百有余乡……逆夷各狐凭鼠伏,潜避两炮台中,不敢出入。”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清政府支持民众抗击英军的斗争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具有自发性
C.抗英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D.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024-07-0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