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如表为鸦片战争中镇江之战的相关记载,据此得出的结论最为可信的是
鸦片战争中英军进攻镇江的记载
出处记载
【英】霍尔《“复仇号”军舰航行作战记》“我们下了最严格的命令严禁抢劫这座城市,也下令逮捕趁火打动的中国暴徒,他们才是他们同胞最恶劣的敌人。”
【英】洛林(对华战争的最后几战》“英军的恶行比预料的要少。”
【中】朱士云所写日记,见《鸦片战争)第3册“夷鬼城内外捉人割..连日城中妇女遭淫掠者甚众。”
A.清政府腐朽无能B.人道主义得到了彰显
C.太平军趁火打劫D.英军曾犯下战争罪行
2 . 据《清史稿》记载,英军损失最大的不是虎门之战,也不是定海之战和吴淞之战,恰恰是名气最小的海龄指挥的镇江之战,而参与镇江之战的清军将士已经世代在此驻守了近200年了,他们同自己的祖辈、父辈中的大多数人是在此地完成传宗接代的。这说明
A.清军在战争初期的准备不充分B.地理位置对战争胜负的重要性
C.乡土情结影响了官兵作战情绪D.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逐步削弱
2022-02-13更新 | 371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百师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五)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对古老东方(封建制度)的胜利。

材料二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材料三   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时人称:和议之后,大有雨过忘雷之意。


(1)依据材料一,概括导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政治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材料中有关鸦片战争影响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加以评析。
4 . 《三元里抗英斗争简史》记载:“会中,群众歃血为盟,推举了军事领袖,布置了作战计划。会后,分头进行,韦绍光四处号召乡民,奋起抵抗;何玉成动员南海、番禺、增城一带社学团民……江本真等率义勇准备参加作战;林福祥率水勇驻扎在石并桥。“由此可知,三元里人民抗英
A.斗争的形式具有多样性B.是中国近代抗争的开始
C.具有一定的组织计划性D.代表中国民众普遍意志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材料反映了
A.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尚未形成B.英国的利诱政策非常有效
C.英方记载有违基本的事实D.民众对清朝封建统治严重不满
6 . 清朝林福祥《平海心筹》记载:“初十日辰刻(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十日,即1841年5月30日),逆夷……抢劫,予闻锣声不绝,即带水勇应之,……来会者众数万,发斧犁锄,……将夷兵困在垓心矣。”该记载反映了
A.三元里抗英斗争
B.义和团反帝斗争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反帝斗争
7 . 据史料记载,1839年9月穿鼻海战,英军无人员伤亡,清兵则死亡15人,中国水师29艘战舰几近全毁。而林则徐报告皇帝“收军之后,获夷帽二十一……项查夷人捞起尸首就近掩埋者,已有十七具……受伤者,尤不胜计。”这种现象反映出
A.中国人的封闭愚昧
B.战争失败的历史必然性
C.对英作战指挥失误
D.中英存在较大军事差距
8 . 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意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甚至英军在行进开战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这样的记载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材料反映了
A.英方诋毁中国民众
B.中英贸易没有因战争而中止
C.民众的反封建思想强烈
D.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
2016-11-27更新 | 421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5届黑龙江大庆市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9 . 《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中记载:1841年1月6日道光帝命湖南、贵州各调兵一千,四川二千往广州,湖南兵51天后到达,贵州兵47天后到达,四川兵79天后到达。这一现象能够说明
A.清朝法令军备废弛B.清朝军事体制落后C.清朝全国动员抗敌D.清军武器装备落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