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鸦片战争后,广东、福建地区的农家手工织布已经基本上采用进口洋纱,以至于“觅一纺纱器具而不可得”。但据上海、江苏、广西地方志记载,当地“纱线均手车所纺”“乡人尚未行用机纱”“布料多为土货”。这些现象说明,近代中国(     
A.沿海地区经济结构变动更加迅速B.区域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性
C.开埠通商促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D.长江流域发展模式相对滞后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据冯桂芬《显志堂稿》记载:盖通商五口,出入各货略相抵,独鸦片价皆以现银出洋,计每年漏银二、三千万两。据此可知(     
A.鸦片走私改变了中英正常贸易的状况B.英国实现了发动战争的目的
C.白银大量外流引发了欧洲“价格革命”D.加剧了中国银贵钱贱的局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表1为鸦片战争后洋棉洋布在华销售情况记载。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洋棉洋布(     
记述出处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道光二十五年三月十七日镇闽将军兼管海关敬穆奏》(1845年)
“松(江)太(仓)利在棉花梭布,···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可纺,消减大半。”包世臣《答族子孟开书》(1846年)
“自西洋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广东)顺德县志》(1853年)
A.因价格低廉而行销中国B.阻碍民族工业发展壮大
C.因自然经济抵制而滞销D.在通商口岸及附近畅销
2023-01-11更新 | 239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