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招商局与官办企业有所不同,其经营民用的航运的,采掘冶炼工业和纺织工业的产品全部或大部分是作为商品出售的。”下列企业与材料中所述“招商局”性质相同的是
A.福州船政局B.天津机器局
C.江南机器制造局D.上海机器织布局
2021-03-12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2 . 晚清一著名人士曾说:“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武器,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慕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该言论最早出现于
A.19世纪40年代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80年代D.19世纪末20世纪初
3 . 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说∶“购买外洋器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据此理解洋务新政的根本目的是
A.推动工业发展B.镇压农民起义
C.变革政治制度D.维护清朝统治
4 . 1861年,曾国藩说:“购买外洋器物……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李鸿章认为,如能使用火器与西洋抗衡,则“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由此可见,二者均主张
A.发展民用工业补充军用工业不足B.引进西方科技解决内忧外患问题
C.发展近代工业实现“求富”目的D.利用外国势力镇压国内农民起义
5 . 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这表明李鸿章强调国家走向富强最终取决于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B.引进西方工业设备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D.兴办学校培养人才
6 . 李鸿章在奏章中说:“近年部议停购船械,自光绪十四年后,我军未购一船……倭人心计谲深,乘我力难添购之际,逐年增置。……海上交锋,恐非胜算,即因快船不敌而言。”通过上述材料可知( )
①北洋水师缺乏政府大力支持                         ②中国海军在整体上落后于日本   
③日本海军力量获得长足发展                         ④李鸿章正确指出中国战败根源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
7 . 某学校历史研究小组找到下列一组图片,你认为该小组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B.洋务运动的发展历程
C.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之路D.民族工业的黄金年代
8 . 蒋廷黻先生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咸丰六年的《天津条约》和十年的《北京条约》,条款虽很多,主要的是北京驻使和长江通商。历史上的意义不外从此中国与西洋的关系更要密切了。这种关系同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奕䜣与文祥绝不转头回看,留恋那已去不复回的闭关时代。”他意在强调条约的签订
A.导致外国势力发展到北京
B.开启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C.激起了清政府的自强运动
D.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2019-08-12更新 | 234次组卷 | 1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浙江省杭州二中2019届高三第二学期选考模拟考历史试题
9 . 1882年,中国电报局建立。郑观应称:“商贾贸易,藉电报以通达市价,则无者常绌,而有者常赢”。史料并载电报公司所产生的利润被投入到更广阔的洋务企业网络中。上述材料表明洋务运动意在
A.“设厂自救”B.“西体中用”
C.突破“器物”限制D.“求富”以“自强”
2018-11-07更新 | 3127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8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10 . 1865年李鸿章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中提到:“窃自同治元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外洋枪炮,设局铸造开花炮弹,紧资助剿,甚为得力。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逮其久,风气渐开,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此材料
A.其中“设局铸造开花炮弹”指的是设上海轮船招商局
B.表明洋务派认为创办机器工业是抵抗侵略的自强措施
C.是甲午战败后“实业救国”思想在清政府内部的反应
D.可论证洋务派希望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以发展资本主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