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下表为洋务运动期间推行的重要举措大事年表(部分)。据此可以推知
时间事件
咸丰十一年(1861年)恭亲主和文祥设立同文馆于北京
同治四年曾国藩、李鸿章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附设译书局
同治十一年李鸿章挑选学生赴美国留学
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章派军官赴德国学陆军,船政学生赴英、法学习造船和驾船

A.崇尚西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B.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清政府发展近代工业以自强
D.洋务运动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科学中心转移

世界科学中心依据
汤浅光朝(日)
《平凡社年表》
赵红州:
《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意大利1540—1610年1540—1620年
英国1660—1730年1660—1750年
法国1770—1830年1760—1840年
德国1810—1920年1840—1910年
美国1920年至今1910年至今

——摘编自潘教峰《五要素影响世界科学中心转移》

材料二   从鸦片战争到1895年,清政府主要引进军事技术和少数相关技术,对西方技术体系一知半解,未发展机器制造等基础技术和基础工业。这样,技术上落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循环。从1895年到1949年,国家陷入社会动荡与民族生存危机,国家的大量财政收入用于各种战争。从光绪新政到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国家决定全面接受西方技术与科学,促进工业化建设。然而,各种举措都因为国家积贫积弱、社会动荡与日本侵华战争而难以彻底落实。

——据张柏春《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现代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两大阶段,并简要指出阶段特征,分析各自的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世界科学中心转移对中国的影响。
2020-02-0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养正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